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引温济潮受水区再生水水质变化特征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再生水利用第10-18页
     ·再生水利用必要性第10-11页
     ·国内外再生水利用现状第11-13页
     ·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第13-18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8-19页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9-20页
     ·研究主要内容第19页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2章 试验内容和研究方案第20-24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0-21页
   ·野外监测设计第21-22页
     ·采样点分布第21页
     ·采样频次的确定第21页
     ·样品采集及处理第21-22页
   ·测试方法与设备第22-24页
     ·物理指标第22页
     ·阴阳离子分析第22页
     ·氮素分析第22-24页
第3章 水环境化学分析第24-40页
   ·物理指标第24-32页
     ·水温第24-25页
     ·溶解氧第25-27页
     ·pH 值第27-30页
     ·电导率第30-31页
     ·氧化还原电位第31-32页
   ·水化学分布特征第32-36页
     ·总溶解固体第32-33页
     ·阴阳离子分布特征第33-35页
     ·水化学类型变化第35-36页
   ·氮含量的变化第36-40页
     ·氮含量空间分布特征第37-38页
     ·氮含量季节变化特征第38-40页
第4章 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第40-57页
   ·理论基础第40-43页
     ·基本概念第41-43页
     ·基本原理第43页
   ·影响因素分析第43-45页
     ·溶解沉淀作用第44页
     ·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第44-45页
     ·混合作用第45页
     ·蒸发浓缩作用第45页
   ·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第45-47页
     ·反向水文地球化学模拟计算流程第46页
     ·反向模拟在 PHREEQC 程序中的实现第46-47页
   ·受水区研究区段地表水的反向模拟计算第47-57页
     ·模拟路径的选取第48页
     ·可能矿物相和约束变量的确定第48-49页
     ·模型的建立与反向模拟第49页
     ·反向水文地球化学反应路径模拟第49-57页
第5章 结论与建议第57-59页
   ·结论第57-58页
   ·不足与建议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4页
致谢第64-65页
附录第65页
 个人简介第65页
 参加科研项目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水的电化学安全消毒技术研究
下一篇:不同环境条件下包气带中铵态氮的转化/去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