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第1-22页 |
一、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8-10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9页 |
三、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9页 |
四、运用的资料与方法 | 第19-20页 |
五、本文的重点和难点 | 第20-21页 |
六、论文的框架 | 第21-22页 |
第一章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型城乡关系的构建 | 第22-66页 |
第一节 近代中国的城乡关系 | 第22-30页 |
一、近代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形成 | 第22-24页 |
二、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主要变化 | 第24-30页 |
第二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新型城乡关系的构建 | 第30-53页 |
一、建国前后国家领导人对新型城乡关系的思考 | 第30-32页 |
二、新型城乡关系主体的培育 | 第32-53页 |
第三节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城乡关系及特点 | 第53-66页 |
一、在政治上城乡趋于平等 | 第53-54页 |
二、城乡关系在经济上联系加强 | 第54-59页 |
三、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 第59-61页 |
四、城乡人口流动加强 | 第61-62页 |
五、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城乡关系的评价 | 第62-66页 |
第二章 “一五”计划时期:城乡关系的变化 | 第66-125页 |
第一节 “一五”时期城乡关系的变化 | 第66-91页 |
一、“强城市、弱农村”趋势的确立 | 第67-72页 |
二、城乡经济关系的变化:统购统销和粮油供应制度的确立 | 第72-80页 |
三、城乡社会关系的变化:人口流动的限制和户籍制度的建立 | 第80-91页 |
第二节 “一五”计划时期城乡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分析 | 第91-110页 |
一、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对城乡关系的影响 | 第92-94页 |
二、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确定对城乡关系的影响 | 第94-97页 |
三、国家投资政策对城乡关系的影响 | 第97-105页 |
四、引起城乡关系变化的其他原因 | 第105-110页 |
第三节 “一五”时期新型城乡关系下的城市与农村发展 | 第110-125页 |
一、“一五”时期新型城乡关系对城市、乡村的推动作用 | 第110-117页 |
二、“一五”时期城乡关系对农村和城市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 | 第117-125页 |
第三章 建国初期城乡关系的历史审视 | 第125-138页 |
第一节 建国初期城乡关系总的评估 | 第125-132页 |
一、建国初期城乡关系的特点 | 第125-129页 |
二、城乡关系发生变化的原因 | 第129-132页 |
第二节 建国初期的城乡关系对以后城乡格局的影响 | 第132-138页 |
一、“一五”时期的城乡关系奠定了城乡二元对立格局 | 第133-135页 |
二、“一五”时期城乡关系对当前城乡关系格局的影响 | 第135-138页 |
结语 | 第138-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47页 |
声明 | 第147-148页 |
后记 | 第148-1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