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词表 | 第1-13页 |
前言 | 第13-28页 |
1、有毒中药的毒与效 | 第13-14页 |
2、影响有毒中药毒效的因素 | 第14-16页 |
3、附子、川乌、草乌、草乌叶时间、剂量与药效 | 第16-23页 |
4、均匀设计与多因素试验 | 第23-26页 |
5、乌头类有毒中药时间、剂量与药效相关性研究的意义 | 第26-28页 |
实验研究 | 第28-100页 |
一、附子时间、剂量与药效的相关性研究 | 第28-66页 |
(一) 筛选试验 | 第28-57页 |
1、温阳试验 | 第29-32页 |
·心阳虚试验 | 第29-30页 |
·肾阳虚试验 | 第30-31页 |
·阳虚便秘试验 | 第31-32页 |
2、抗炎试验 | 第32-33页 |
·二甲苯耳廓肿胀试验 | 第32页 |
·蛋清足跖肿胀试验 | 第32-33页 |
·巴豆油肉芽肿试验 | 第33页 |
3、镇痛试验 | 第33-57页 |
·扭体试验 | 第33页 |
·热板试验 | 第33-57页 |
(二) 验证试验 | 第57-66页 |
1、温阳试验 | 第58-59页 |
2、抗炎试验 | 第59页 |
3、镇痛试验 | 第59-66页 |
二、川乌时间、剂量与药效的相关性研究 | 第66-79页 |
(一) 筛选试验 | 第66-75页 |
1、抗炎试验 | 第66-67页 |
·二甲苯耳廓肿胀试验 | 第66-67页 |
·蛋清足跖肿胀试验 | 第67页 |
·巴豆油肉芽肿试验 | 第67页 |
2、镇痛试验 | 第67-75页 |
·扭体试验 | 第67页 |
·热板试验 | 第67-75页 |
(二) 验证试验 | 第75-79页 |
1、抗炎试验 | 第75-76页 |
2、镇痛试验 | 第76-79页 |
三、草乌时间、剂量与药效的相关性研究 | 第79-92页 |
(一) 筛选试验 | 第79-88页 |
1、抗炎试验 | 第79-80页 |
·二甲苯耳廓肿胀试验 | 第80页 |
·蛋清足跖肿胀试验 | 第80页 |
·巴豆油肉芽肿试验 | 第80页 |
2、镇痛试验 | 第80-88页 |
·扭体试验 | 第80页 |
·热板试验 | 第80-88页 |
(二) 验证试验 | 第88-92页 |
1、抗炎试验 | 第88页 |
2、镇痛试验 | 第88-92页 |
四、草乌叶时间剂量与药效的相关性研究 | 第92-95页 |
(一) 筛选试验 | 第92-94页 |
(二) 验证试验 | 第94-95页 |
五、附子抗免疫佐剂性关节炎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95-100页 |
1、实验材料 | 第95-96页 |
2、实验方法 | 第96-98页 |
3、实验结果 | 第98-100页 |
讨论 | 第100-135页 |
一、附子时间、剂量与药效的相关性 | 第100-118页 |
(一) 时间、剂量与温阳功效的相关性 | 第100-112页 |
(二) 时间、剂量与抗炎功效的相关性 | 第112-115页 |
(三) 时间、剂量与镇痛功效的相关性 | 第115-118页 |
二、川乌时间、剂量与药效的相关性 | 第118-120页 |
(一) 时间、剂量与抗炎功效的相关性 | 第118-119页 |
(二) 时间、剂量与镇痛功效的相关性 | 第119-120页 |
三、草乌时间、剂量与药效的相关性 | 第120-122页 |
(一) 时间、剂量与抗炎功效的相关性 | 第120-121页 |
(二) 时间、剂量与镇痛功效的相关性 | 第121-122页 |
四、草乌叶时间、剂量与解热功效的相关性 | 第122-123页 |
五、时间、剂量与毒效的关系 | 第123-125页 |
(一) 附子时间、剂量与毒效的关系 | 第123-124页 |
(二) 川乌、草乌时间、剂量与毒效的关系 | 第124-125页 |
(三) 草乌叶时间、剂量与毒效的关系 | 第125页 |
六、附子抗免疫佐剂性关节炎的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125-135页 |
1、蛋白质组学与基因组学 | 第125-128页 |
2、细胞因子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 第128-133页 |
3、附子对免疫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 | 第133-135页 |
结论 | 第135-136页 |
研究展望 | 第136-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9页 |
附录Ⅰ:附子、川乌、草乌、草乌叶实验研究概况 | 第149-163页 |
附录Ⅱ:附子、川乌、草乌、草乌叶临床研究概况 | 第163-173页 |
附录Ⅲ:在校期间参加的课题和发表的文章 | 第173-174页 |
附录Ⅳ:声明 | 第1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