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1-14页 |
1.2.1 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是培养人才的必然要求 | 第11-12页 |
1.2.2 争取有限资源、提高组织竞争力的有效方法 | 第12页 |
1.2.3 实现信息对等,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 第12-13页 |
1.2.4 提高教育服务质量,塑造高校品牌 | 第13页 |
1.2.5 针对国防教育市场竞争,作出相应的举措 | 第13-14页 |
1.3 研究的背景 | 第14-15页 |
1.4 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 第15-18页 |
1.4.1 招生的营销管理 | 第15-16页 |
1.4.2 教学的营销管理 | 第16-17页 |
1.4.3 就业的营销管理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中国高校现状分析 | 第18-32页 |
2.1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 | 第18-27页 |
2.1.1 中国高等教育市场潜力无穷 | 第19-21页 |
2.1.2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21-27页 |
2.2 现阶段我国理论界对高校市场营销的研究 | 第27-32页 |
2.2.1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市场营销研究 | 第28-29页 |
2.2.2 高校招生的市场营销研究 | 第29-30页 |
2.2.3 高校融资渠道的研究 | 第30-32页 |
第三章 中国高校营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 第32-52页 |
3.1 营销基础理论和方法 | 第32-40页 |
3.1.1 麦卡锡的4Ps说——营销管理的基本框架 | 第32-33页 |
3.1.2 7Ps说——市场营销Ps理论的扩展 | 第33-34页 |
3.1.3 科特勒的10Ps说——一个比较完整的营销管理理论框架 | 第34-37页 |
3.1.4 市场地位与竞争战略 | 第37-40页 |
3.2 服务营销理论 | 第40-44页 |
3.2.1 高校营销是服务营销 | 第40-41页 |
3.2.2 服务营销理论与方法 | 第41-43页 |
3.2.3 内部营销理论 | 第43-44页 |
3.3 非营利组织营销理论与方法 | 第44-52页 |
3.3.1 中国高校属非营利组织 | 第44-47页 |
3.3.2 非营利组织营销理论 | 第47-52页 |
第四章 中国高校营销战略研究 | 第52-61页 |
4.1 市场调查 | 第52-54页 |
4.1.1 需求市场调研 | 第52-53页 |
4.1.2 供给市场调研 | 第53页 |
4.1.3 毕业生适应性分析 | 第53页 |
4.1.4 学术市场调研 | 第53-54页 |
4.2 市场细分 | 第54-55页 |
4.2.1 教育层次细分 | 第54页 |
4.2.2 教育性质细分 | 第54页 |
4.2.3 教育形式细分 | 第54-55页 |
4.2.4 个性差异细分 | 第55页 |
4.2.5 地理细分 | 第55页 |
4.3 目标市场的选择 | 第55-56页 |
4.3.1 选择机会最大的市场 | 第55-56页 |
4.3.2 选择适宜自身条件的细分市场 | 第56页 |
4.3.3 目标市场不是一成不变的 | 第56页 |
4.4 定位 | 第56-61页 |
4.4.1 关于办学定位选择 | 第56-57页 |
4.4.2 高校办学目标定位的内涵 | 第57-58页 |
4.4.3 高校定位的竞争战略选择 | 第58-61页 |
第五章 中国高校营销策略研究 | 第61-82页 |
5.1 服务营销在中国高校中的应用 | 第61-78页 |
5.1.1 产品 | 第61-64页 |
5.1.2 定价 | 第64-66页 |
5.1.3 分销 | 第66-69页 |
5.1.4 促销 | 第69-71页 |
5.1.5 人 | 第71-75页 |
5.1.6 有形展示 | 第75-77页 |
5.1.7 过程 | 第77-78页 |
5.2 非营利组织营销在中国高校中的应用 | 第78-82页 |
第六章 实证研究 | 第82-96页 |
6.1 实例研究 | 第82-90页 |
6.1.1 学校简介 | 第82页 |
6.1.2 北大办学体制改革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 第82-88页 |
6.1.3 北大改革的不足及启示 | 第88-90页 |
6.2 我国高校营销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90-91页 |
6.3 我国高校营销的对策建议 | 第91-96页 |
6.3.1 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高校管理框架 | 第91-92页 |
6.3.2 增强服务“消费者”的观念 | 第92-93页 |
6.3.3 增强竞争观念 | 第93页 |
6.3.4 教育经费应多元化 | 第93-96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96-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3页 |
附录A | 第103-104页 |
附录B | 第104-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