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性声明 | 第1-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前言 | 第9-14页 |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兰州概况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研究方法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3-14页 |
2 国内外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研究概述 | 第14-16页 |
·国外城市人居环境建设概述 | 第14-15页 |
·国内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研究概述 | 第15-16页 |
3 本研究的相关理论 | 第16-20页 |
·人居环境理论 | 第16-18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城市生态学理论 | 第19页 |
·生态经济学理论 | 第19-20页 |
4 1990-2002年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质量评价 | 第20-34页 |
·研究的几点说明 | 第20页 |
·两种数学模型对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质量的评价 | 第20-34页 |
·利用层次分析法对兰州城市人居环境建设质量评价 | 第20-30页 |
·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第21页 |
·评价指标的选择 | 第21-23页 |
·评价指标权重设置 | 第23-24页 |
·三级指标原始值的获取、量化与处理 | 第24-25页 |
·计算方法 | 第25-29页 |
·计算结果 | 第29-30页 |
·利用主成分法对兰州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评价 | 第30-33页 |
·主成分分析的主要步骤 | 第30-31页 |
·指标体系的建立与计算 | 第31-33页 |
·两种评价结果的比较 | 第33-34页 |
5 评价结果分析与问题诊断 | 第34-44页 |
·综合建设质量趋势及阶段性分析 | 第34-35页 |
·四大子系统模块建设水平及协调发展分析 | 第35-37页 |
·四大子系统模块建设水平分析 | 第35-36页 |
·四大子系统模块协调发展分析 | 第36-37页 |
·基于具体因子下的次子系统分析 | 第37-44页 |
·环境质量和生态维护不容乐观 | 第37-39页 |
·居民居住水平稳步提高,建设能力大幅度增强 | 第39页 |
·能源卫生水平较快改善,给排水能力有待提高,交通通讯发展迅猛 | 第39-41页 |
·经济快速增长,教育文化日新月异,社会稳定但文明程度落后 | 第41-44页 |
6 兰州城市人居环境优化 | 第44-67页 |
·兰州城市人居环境优化目标、原则及思路 | 第44-47页 |
·兰州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总目标:建设生态城市 | 第44-47页 |
·兰州城市人居环境优化原则 | 第47页 |
·兰州城市人居环境优化思路 | 第47页 |
·兰州城市人居环境优化途径 | 第47-67页 |
·自然子系统优化 | 第47-57页 |
·加强防治城市自然灾害,确保安全人居环境 | 第47-49页 |
·加大污染综合防治力度,创建洁净人居环境 | 第49-53页 |
·实施城市生态空间合理规划与维护,实现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 第53-56页 |
·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绿色经济发展模式 | 第56-57页 |
·建筑子系统优化 | 第57-59页 |
·树立建筑风格和特色,增添城市人居环境魅力 | 第57-58页 |
·提高工程优良率,改进住宅套型完整性,确保居住安全、舒适 | 第58页 |
·继续完善贷款购房体制,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条件 | 第58-59页 |
·力争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加快房地产开发 | 第59页 |
·支撑子系统优化 | 第59-62页 |
·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实现“畅通工程” | 第59-60页 |
·改造管网系统,确保排污畅通 | 第60页 |
·进行垃圾资源化技术研究以及技术设备引进 | 第60-61页 |
·城市加快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智能化的城市人居环境 | 第61-62页 |
·社会子系统优化 | 第62-67页 |
·千方百计地加快经济增长,构筑经济繁荣的城市人居环境 | 第62-64页 |
·完善社会设施系统,实现城市人居环境安康的生存与发展 | 第64-65页 |
·提高居民文化水平素质,创建文明、和谐的城市人居环境 | 第65-66页 |
·提高执政水平,确保人居环境建设各项政策的正确、顺利实施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件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