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及其近缘种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 前言 | 第1-15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5-22页 |
| ·实验材料 | 第15页 |
| ·主要仪器 | 第15页 |
| ·所用试剂 | 第15-16页 |
| ·实验方法 | 第16-22页 |
| ·基因组DNA提取 | 第16-19页 |
| ·DNA模板质量检测 | 第19-20页 |
|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 | 第19页 |
| ·电泳分析 | 第19页 |
| ·用于PCR的模板制备 | 第19-20页 |
| ·RAPD分析 | 第20-22页 |
| ·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20-21页 |
| ·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1页 |
| ·PCR扩增及引物的筛选 | 第21页 |
| ·扩增产物的琼脂糖凝胶分析 | 第21页 |
| ·谱带记录及数据分析 | 第21-22页 |
| 2 结果与分析 | 第22-34页 |
| ·基因组DNA提取方法的确立 | 第22-25页 |
| ·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 第25-28页 |
| ·DNA模板浓度 | 第25-26页 |
| ·引物浓度 | 第26-27页 |
| ·Mg~(2+)浓度 | 第27页 |
| ·dNTP浓度 | 第27页 |
| ·Taq酶浓度 | 第27页 |
| ·缓冲液用量 | 第27-28页 |
| ·PCR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28页 |
| ·退火温度 | 第28页 |
| ·循环次数 | 第28页 |
| ·供试材料基因组DNA的扩增结果 | 第28-31页 |
| ·聚类结果分析 | 第31-34页 |
| 3 讨论 | 第34-37页 |
| ·适于李及其近缘种的DNA模板制备 | 第34-35页 |
| ·郁李的分类地位与品种的亲缘关系 | 第35-36页 |
| ·李及其近缘种的亲缘关系问题 | 第36页 |
| ·奈李的分类地位 | 第36-37页 |
| ·RAPD技术的重复性及稳定性 | 第37页 |
| 4 结论与展望 | 第37-40页 |
| ·结论 | 第37-38页 |
| ·展望 | 第38-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50页 |
| 缩写词及英汉对照 | 第50-51页 |
| 致谢 | 第51-52页 |
| 个人简历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