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学校管理论文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及其实践研究

绪论第1-8页
1 高校后勤的形成及其特点第8-12页
   ·高校后勤的界定第8页
   ·高校后勤的工作范围第8-9页
   ·高校后勤的作用第9页
   ·高校后勤的形成第9-10页
   ·高校后勤的基本特征第10-12页
2 对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理论分析第12-26页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理论依据第12-15页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第15-17页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第15-16页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原则第16-17页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内涵第17-20页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生产社会化要点第17-18页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涵义第18-20页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本质特征第20页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内容和目标第20-23页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内容第20-22页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总体目标第22-23页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现实条件第23-26页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必然性第23-24页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可行性第24-26页
3 国内外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实践及其启示第26-35页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历程及其分析第26-29页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问题的提出第26-27页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历史回顾第27-29页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本成效第29-30页
     ·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第29页
     ·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第29-30页
     ·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第30页
   ·国外高校后勤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其借鉴第30-35页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美国模式”第30-31页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德国模式”第31-32页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日本模式”第32-33页
     ·国外后勤模式的启示第33-35页
4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难点及其对策第35-45页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中的难点第35-38页
     ·思想观念问题第35-36页
     ·内部管理和体制层面的问题第36页
     ·改革的区域性问题第36页
     ·改革的理论支撑问题第36页
     ·后勤企业的教育属性问题第36-37页
     ·高校后勤实体的法人地位问题第37页
     ·后勤人才问题第37页
     ·经济支撑问题第37-38页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的选择第38-42页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逻辑进程第38-39页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模式选择第39-42页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对策研究第42-45页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实施的措施保证第42-43页
     ·改革实施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第43-45页
5 江苏工业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第45-61页
   ·江苏工业学院后勤系统概况第45-47页
     ·学院原有后勤的服务范围第46页
     ·现有后勤产业集团公司的机构设置和业务范围第46-47页
   ·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回顾第47-53页
     ·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指导思想第47页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总体目标第47页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主要内容第47-50页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步骤第50-51页
     ·后勤改革的主要做法第51-53页
   ·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第53-55页
     ·理顺了关系,提高了效率第53页
     ·人事制度改革使得职工爱岗敬业精神明显增强第53页
     ·改革使职工的服务观念、服务方式明显改善第53-54页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第54-55页
   ·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第55-57页
     ·后勤社会化改革中仍存在的问题第55-56页
     ·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措施保障第56-57页
   ·江苏工业学院后勤社会化改革方案设计第57-61页
     ·方案的总体目标第57页
     ·企业法人构建的理论探析第57-61页
致谢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庾信作品的多元美学追求
下一篇:基于PKI体系的网络安全电子钥匙的研究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