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绪论 | 第1-13页 |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 ·球墨铸铁整机整铸机体与树脂砂的发展历史和现状 | 第9-11页 |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1-13页 |
| 2 年产400台树脂砂整铸机体的工部设计 | 第13-31页 |
| ·概述 | 第13-14页 |
| ·设计依据 | 第13页 |
| ·车间现状 | 第13-14页 |
| ·技术改造主要原则和内容 | 第14页 |
| ·主要原则 | 第14页 |
| ·主要内容 | 第14页 |
| ·整铸机体生产纲领与设备配置生产率 | 第14-15页 |
| ·整铸机体工艺方案确定 | 第15-17页 |
| ·生产工序与工艺流程设计 | 第17-18页 |
| ·各工序生产手段与设备配置 | 第18-27页 |
| ·树脂砂混砂机的配置 | 第18-20页 |
| ·关于自硬砂再生设备与配置 | 第20-24页 |
| ·中小砂芯的生产手段 | 第24页 |
| ·砂箱造型生产手段 | 第24页 |
| ·大型砂芯的制做手段与设备配置 | 第24-27页 |
| ·其它生产工序设备配置简介 | 第27页 |
| ·整铸机体工艺机械化平面图设计 | 第27-31页 |
| 3 球铁整铸机体工艺、工装设计 | 第31-50页 |
| ·概述 | 第31页 |
| ·12V280ZJ型柴油机与整铸机体简介 | 第31页 |
| ·整铸机体八箱劈模工艺方案分型面的确定 | 第31-33页 |
| ·工艺参数设计确定 | 第33-35页 |
| ·铸造收缩率确定 | 第33页 |
| ·机械加工余量设计 | 第33-34页 |
| ·拔模斜度设计 | 第34-35页 |
| ·分型负数确定 | 第35页 |
| ·吃砂量与砂铁比确定 | 第35页 |
| ·主要砂芯工艺设计 | 第35-39页 |
| ·主型腔砂芯工艺设计 | 第35-37页 |
| ·主油道、水道砂芯工艺设计 | 第37-39页 |
| ·空气腔、凸轮轴腔等砂芯工艺设计 | 第39页 |
| ·浇注系统、冒口、冷铁设计 | 第39-46页 |
| ·浇注系统综合设计 | 第39-44页 |
| ·冒口与排气方式设计 | 第44-45页 |
| ·冷铁工艺设计 | 第45-46页 |
| ·铁水熔炼工艺的确定 | 第46-47页 |
| ·熔炼方法简介 | 第46页 |
| ·化学成份的选择 | 第46页 |
| ·球化处理 | 第46-47页 |
| ·孕育处理 | 第47页 |
| ·机体砂箱的设计制造 | 第47-50页 |
| ·整铸机体上、下砂箱的结构设计 | 第47-48页 |
| ·整铸机体侧砂箱的结构设计 | 第48-50页 |
| 4 整铸机体铸件尺寸精度研究与三维坐标定位法设计 | 第50-61页 |
| ·整铸机体铸件尺寸精度分析研究 | 第50-51页 |
| ·固定尺寸误差及控制方法 | 第51页 |
| ·铸造工艺与工装设计尺寸公差控制 | 第51页 |
| ·铸造工艺尺寸公差的控制 | 第51页 |
| ·工装设计尺寸公差控制 | 第51页 |
| ·整铸机体可控尺寸误差分析研究与三维坐标定位法设计 | 第51-61页 |
| ·三维坐标定位基准的确定及造型、合箱中累计尺寸误差消除 | 第52-54页 |
| ·用三维坐标定位法消除砂芯装配中的累计尺寸误差 | 第54-61页 |
| 5 生产验证结果 | 第61-64页 |
| ·年产400台树脂砂整铸机体工部投入生产结果 | 第61页 |
| ·球铁整铸机体产品质量、表面质量、尺寸重量公差 | 第61页 |
| ·整铸机体加工质量与内部质量 | 第61-62页 |
| ·力学性能与金相组织检测结果 | 第62-64页 |
| 6 结论 | 第64-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