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 ·引言 | 第9页 |
| ·南亚高压研究回顾 | 第9-11页 |
| ·问题的提出及论文内容的安排 | 第11-13页 |
| 第二章 资料和夏季南亚高压东伸指数 | 第13-18页 |
| ·引言 | 第13页 |
| ·资料 | 第13页 |
| ·夏季南亚高压东伸指数的确定 | 第13-14页 |
| ·夏季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的周期分析 | 第14页 |
| ·夏季南亚高压偏东与偏西年份的选取 | 第14-18页 |
| 第三章 夏季南亚高压东西位置异常的气候特征 | 第18-27页 |
| ·引言 | 第18页 |
| ·夏季南亚高压东西位置异常的合成分析 | 第18-20页 |
| ·100hPa高度及高度距平 | 第18页 |
| ·500hPa高度及高度距平 | 第18-19页 |
| ·850hPa距平风场 | 第19页 |
| ·垂直速度场 | 第19-20页 |
| ·夏季南亚高压东西位置异常对我国东部降水的影响 | 第20页 |
| ·本章小结与讨论 | 第20-27页 |
| 第四章 夏季南亚高压东西位置异常的影响因子 | 第27-36页 |
| ·引言 | 第27页 |
| ·海温与夏季南亚高压的东西位置异常的关系 | 第27-28页 |
| ·大气视热源和视水汽汇对夏季南亚高压东西位置的影响 | 第28-29页 |
| ·青藏高原积雪对夏季南亚高压东西位置的影响 | 第29-30页 |
| ·本章小结和讨论 | 第30-36页 |
| 第五章 夏季南亚高压东西振荡的年代际变化 | 第36-46页 |
| ·引言 | 第36页 |
| ·夏季南亚高压东伸指数的年代际变化 | 第36-37页 |
| ·夏季南亚高压东伸指数年代际变化和我国夏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的联系 | 第37页 |
| ·10年周期态时我国夏季降水距平分布 | 第37页 |
| ·25-30年周期态时我国夏季降水距平分布 | 第37页 |
| ·夏季南亚高压东伸指数年代际变化与海温的关系 | 第37-38页 |
| ·青藏高原冬季积雪距平的年代际分布特征 | 第38页 |
| ·本章小结和讨论 | 第38-46页 |
| 第六章 奇异值分解结果分析 | 第46-57页 |
| ·引言 | 第46页 |
| ·夏季100hPa高度场和500hPa高度场的SVD分析 | 第46-47页 |
| ·夏季100hPa高度场与海温场的SVD分析 | 第47-48页 |
| ·夏季100hPa高度场和我国夏季降水场的SVD分析 | 第48-49页 |
| ·夏季100hPa高度场与夏季、场的SVD分析 | 第49页 |
| ·小结 | 第49-57页 |
| 第七章 总结和讨论 | 第57-59页 |
| ·总结 | 第57-58页 |
| ·讨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