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31页 |
| 1 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 2 合作学习 | 第8-12页 |
| ·合作学习概述 | 第8-11页 |
| ·合作学习的定义 | 第9页 |
| ·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 | 第9页 |
| ·合作学习的基本方法 | 第9页 |
| ·合作学习的优势 | 第9-10页 |
|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 | 第10-11页 |
| ·合作学习与学习成绩 | 第11-12页 |
| ·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与学习成绩 | 第11页 |
| ·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与学习成绩 | 第11-12页 |
| 3 心理健康 | 第12-17页 |
| ·心理健康的涵义 | 第12-13页 |
| ·心理健康的标准 | 第13页 |
| ·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原因分析 | 第13-14页 |
| ·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与心理健康 | 第14页 |
| ·社交焦虑概述 | 第14-15页 |
| ·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社交焦虑与学习成绩 | 第15-16页 |
| ·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社交焦虑与心理健康 | 第16-17页 |
| 4 成就动机 | 第17-21页 |
| ·成就动机概述 | 第17-19页 |
| ·成就动机的定义 | 第17页 |
| ·成就动机的心理机制 | 第17-19页 |
| ·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成就动机与学习成绩 | 第19-20页 |
| ·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成就动机与心理健康 | 第20-21页 |
| 5 自我概念 | 第21-31页 |
| ·自我概念概述 | 第21-22页 |
| ·自我概念的成分 | 第22-24页 |
| ·合作学习与自我概念 | 第24-25页 |
| ·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自我概念与学习成绩 | 第25-27页 |
| ·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 | 第27-31页 |
|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 第31-63页 |
| (一) 研究方法 | 第31-37页 |
| ·实验目的 | 第31页 |
| ·实验对象 | 第31页 |
| ·实验设计 | 第31-32页 |
| ·自变量 | 第31-32页 |
| ·因变量 | 第32页 |
| ·控制变量 | 第32页 |
| ·实验工具 | 第32-34页 |
| ·研究方法 | 第34页 |
| ·研究步骤 | 第34页 |
| ·实验班实验方法 | 第34-36页 |
| ·分组方法 | 第34-35页 |
| ·奖励方法 | 第35页 |
| ·评价方法 | 第35页 |
| ·教授的合作技巧 | 第35-36页 |
| ·实验统计方法 | 第36页 |
| ·研究限制 | 第36-37页 |
| ·实验结果预测 | 第37页 |
| (二) 实验结果 | 第37-49页 |
|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 第37页 |
|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 第37-39页 |
| ·实验班、对照班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 第39-40页 |
| ·实验前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成绩的比较 | 第40页 |
|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成绩的比较 | 第40-41页 |
| ·实验班、对照班实验前后学习成绩的比较 | 第41-42页 |
| ·按照实验前学习成绩分组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 第42-43页 |
| ·实验班的高、中、低学习成绩组在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 第43-46页 |
| ·对照班的高、中、低学习成绩组在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 第46-49页 |
| (三)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9-62页 |
|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 第49-51页 |
| ·实验班、对照班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 第51-53页 |
| ·实验后实验班与对照班学习成绩的比较 | 第53-56页 |
| ·实验班、对照班实验前后学习成绩的比较 | 第56-57页 |
| ·按照实验前学习成绩分组后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 第57-58页 |
| ·实验班的高、中、低学习成绩组在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 第58-60页 |
| ·对照班的高、中、低学习成绩组在实验前后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 | 第60-62页 |
| (四) 实验结论与建议 | 第62-63页 |
| ·实验结论 | 第62-63页 |
| ·实验建议 | 第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73页 |
| 附录一 | 第73-82页 |
| 附录二 | 第82-89页 |
| 致谢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