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引言 | 第8页 |
·生物电阻抗理论发展 | 第8-9页 |
·生物电阻抗技术的研究方向及应用前景 | 第9-10页 |
·人体电阻抗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人体电阻抗系统的技术难点 | 第12-13页 |
·本研究工作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主要贡献 | 第13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人体生物电阻抗原理 | 第15-23页 |
·引言 | 第15页 |
·生物组织等效电路模型 | 第15-17页 |
·Cole-Cole 理论 | 第17-19页 |
·频散理论 | 第19-20页 |
·人体电阻和安全电流 | 第20-23页 |
·人体电阻等值电路[20] | 第20-21页 |
·人体内部电阻分布 | 第21-22页 |
·影响人体电阻的因素[20] | 第22页 |
·人体安全电流 | 第22-23页 |
第三章 系统硬件设计 | 第23-55页 |
·系统总体框架 | 第23-24页 |
·数字信号处理芯片 DSP 设计 | 第24-25页 |
·电极设计 | 第25-26页 |
·线性电源选择 | 第26-27页 |
·信号发生器设计 | 第27-31页 |
·正弦波信号发生器 | 第27-28页 |
·AD7008 的结构和原理[27][28][29] | 第28-30页 |
·AD7008 的控制流程 | 第30-31页 |
·压控电流源 | 第31-35页 |
·电压控制电流源(VCCS) | 第31-33页 |
·电压控制电流源特性分析 | 第33-35页 |
·有源电极和电缆驱动 | 第35-37页 |
·有源电极 | 第35-36页 |
·电缆驱动 | 第36-37页 |
·激励和测量选通阵列 | 第37-40页 |
·电流激励选通阵列 | 第37-38页 |
·电压测量选通阵列 | 第38-40页 |
·相敏解调电路 | 第40-47页 |
·解调方法 | 第40-43页 |
·AD734 工作原理 | 第43页 |
·乘法解调方法求解电阻抗 | 第43-47页 |
·低通滤波器设计 | 第47-50页 |
·状态变量滤波器 | 第47-48页 |
·MAX274/MAX275 工作原理[43]及电气特性 | 第48-49页 |
·低通滤波的设计 | 第49-50页 |
·A/D 采样电路 | 第50-52页 |
·AD1674 特性[44] | 第50-51页 |
·AD1674 接口电路[45][46][47]48] | 第51-52页 |
·混频和分频电路 | 第52-54页 |
·混频电路 | 第53页 |
·分频电路 | 第53-54页 |
·串行通讯 | 第54页 |
·小结 | 第54-55页 |
第四章 系统软件设计与调试 | 第55-58页 |
·DSP 软件设计 | 第55-57页 |
·公共目标文件 COFF 和链接文件 CMD | 第55-56页 |
·DARAM SARAM 和 FLASH EEPROM 的使用 | 第56-57页 |
·DSP 软件流程图 | 第57页 |
·PC 机软件设计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系统实验及误差分析 | 第58-62页 |
·纯电阻实验 | 第58-59页 |
·纯电容实验 | 第59页 |
·R C 模拟网络实验 | 第59-60页 |
·系统误差分析 | 第60-62页 |
第六章 总结与改进建议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66-67页 |
致 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