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1-11页 |
| 绪论 | 第11-30页 |
| 1. 痴呆病的病因病机新论及针灸防治血管性痴呆的实验研究述评 | 第11-18页 |
| 2. 不同脑区与学习记忆的关系 | 第18-19页 |
| 3. 氧化应激与血管性痴呆 | 第19-21页 |
| 4. N0/N0S机制与血管性痴呆 | 第21-3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0-38页 |
| 1 动物分组 | 第30页 |
| 2 模型的制作方法 | 第30页 |
| 3 神经学分级 | 第30页 |
| 4 针刺方法 | 第30-31页 |
| 5 神经行为学检测 | 第31-33页 |
| 6 抗氧化酶活性测定 | 第33页 |
| 7 NO/NOS含量(活性)测定 | 第33-34页 |
| 8 ET含量测定 | 第34页 |
| 9 CuZnSOD及nNOS基因表达的测定 | 第34-36页 |
| 10. 数据处理 | 第36-38页 |
| 结果 | 第38-84页 |
| 1. 神经学分级 | 第38页 |
| 2. 神经行为学实验 | 第38-44页 |
| 3. HE染色结果 | 第44页 |
| 4. 针刺对氧化应激的影响 | 第44-48页 |
| 5. 针刺对NO/NOS机制的影响 | 第48-53页 |
| 页 | |
| 6.针刺对ET含量的影响 | 第53-84页 |
| 结语 | 第84-86页 |
| 综述:对围绕血管性痴呆的几个问题的认识 | 第86-92页 |
| 1. 血管性痴呆的概念 | 第86页 |
| 2. 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 | 第86-87页 |
| 3. 卒中和血管性痴呆的发生 | 第87页 |
| 4. 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表现 | 第87-88页 |
| 5. 关于血管性痴呆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第88-89页 |
| 6. 血管性痴呆的治疗 | 第89-92页 |
| 在校发表论文 | 第92-93页 |
| 致谢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