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动产登记制度--兼论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完善
引言 | 第1页 |
第一章 不动产登记制度概述 | 第11-15页 |
一、 不动产的含义 | 第11-13页 |
二、 不动产登记的含义 | 第13-15页 |
(一) 登记的含义 | 第13页 |
(二) 不动产登记制度的历史沿革 | 第13-15页 |
第二章 世界主要不动产登记制度 | 第15-20页 |
一、 契据登记制度 | 第16-17页 |
二、 权利登记制度 | 第17-18页 |
三、 托仑斯登记制度 | 第18-19页 |
四、 评析 | 第19-20页 |
第三章 不动产登记的功能、公信力和效力 | 第20-26页 |
一、 不动产登记的功能 | 第20-21页 |
(一) 产权确认功能 | 第20页 |
(二) 公示功能 | 第20-21页 |
(三) 管理功能 | 第21页 |
二、 不动产登记的物权表征效力--公信力 | 第21-24页 |
(一) 公信的含义及内容 | 第22页 |
(二) 公信力的作用 | 第22-23页 |
(三) 公信力的适用 | 第23-24页 |
三、 不动产登记的效力 | 第24-26页 |
第四章 不动产登记的种类 | 第26-31页 |
一、 本登记 | 第26-28页 |
(一) 种类 | 第26-28页 |
(二) 本登记的法律效力 | 第28页 |
二、 预备登记 | 第28-31页 |
(一) 预备登记的概念 | 第28-29页 |
(二) 预备登记的种类 | 第29-31页 |
第五章 登记请求权 | 第31-36页 |
一、 登记请求权的概念 | 第32-33页 |
二、 登记请求权发生的原因 | 第33-35页 |
(一) “一元论” | 第33页 |
(二) “多元论” | 第33-35页 |
三、 登记请求权的性质 | 第35-36页 |
第六章 我国不动产登记制度存在问题及其完善 | 第36-45页 |
一、 不动产登记规则的问题 | 第36-40页 |
(一) 法律依据不统一 | 第36页 |
(二) 不动产登记的机关不统一 | 第36-39页 |
(三) 登记程序不统一 | 第39-40页 |
(四) 登记权属证书不统一 | 第40页 |
二、 不动产登记效力的确定问题 | 第40-42页 |
(一) 我国目前关于不动产登记效力存在问题 | 第40-42页 |
(二) 我国登记效力模式之选择 | 第42页 |
三、 不动产登记制度需要完备 | 第42-45页 |
(一) 建立预备登记制度 | 第43-44页 |
(二) 建立公开统一的查阅制度 | 第44页 |
(三) 建立登记请求权制度 | 第44-45页 |
结语 构建起我国完善的不动产登记制度 | 第45-46页 |
参考书目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