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0页 |
·金属陶瓷的发展史 | 第12-15页 |
·Ti(C,N)基金属陶瓷的基本组成和结构 | 第15-16页 |
·Ti(C,N)基金属陶瓷硬质合金的制备工艺 | 第16-21页 |
·Ti(C,N)金属陶瓷的显微组织 | 第21-37页 |
·开发高性能超细Ti(C,N)基金属陶瓷的意义 | 第37-38页 |
·研究的思路 | 第38-40页 |
第二章 优质TiC_(0.7)N_(0.3)超细金属陶瓷原料粉末的制备 | 第40-49页 |
·引言 | 第40-41页 |
·试验方法 | 第41-46页 |
·试验设备 | 第41页 |
·试验原料 | 第41-43页 |
·试验过程 | 第43-46页 |
·讨论 | 第46-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第三章 高性能Ti(C,N)超细金属陶瓷组成设计 | 第49-59页 |
·引言 | 第49-51页 |
·试验方法 | 第51-52页 |
·试验结果与讨论 | 第52-58页 |
·Mo_2C含量对超细TiC_(0.7)N_(0.3)-Xwt%Mo_2C-15 wt%CoNi金属陶瓷的影响 | 第52-54页 |
·WC加入量对TiC_(0.7)N_(0.3)-10wt% Mo_2C-Xwt%WC-15wt%CoNi金属陶瓷的影响 | 第54-56页 |
·TaC加入量对TiC_(0.7)N_(0.3)-10wt% Mo_2C-15wt%WC-Xwt%TaC-15wt%NiCo金属陶瓷的影响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第四章 滚筒式球磨制备超细Ti(C,N)金属陶瓷混合粉工艺研究 | 第59-70页 |
·前言 | 第59-61页 |
·试验方法和过程 | 第61-63页 |
·试验原料 | 第61-62页 |
·材料的组成 | 第62页 |
·球磨设备和工艺 | 第62-63页 |
·混合料的成型与烧结 | 第63页 |
·分析与检测 | 第63页 |
·试验结果 | 第63-67页 |
·讨论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0页 |
第五章 超细TiC_(0.7)N_(0.3)金属陶瓷在烧结过程中的物相演化 | 第70-82页 |
·前言 | 第70-72页 |
·试验方法 | 第72-74页 |
·原料和金属陶瓷的组成 | 第72页 |
·试验方法 | 第72-74页 |
·试验结果和讨论 | 第74-81页 |
·结论 | 第81-82页 |
第六章 超细TiC_(0.7)N_(0.3)金属陶瓷的烧结工艺研究 | 第82-89页 |
·引言 | 第82页 |
·试验方法 | 第82-83页 |
·试验结果 | 第83-86页 |
·讨论 | 第86-88页 |
·结论 | 第88-89页 |
第七章 超细TiC_(0.7)N_(0.3)金属陶瓷的断裂源和本征强度 | 第89-95页 |
·前言 | 第89页 |
·试验方法 | 第89-90页 |
·试验结果 | 第90-93页 |
·讨论 | 第93-94页 |
·结论 | 第94-95页 |
第八章 超细TiC0.7N0.3金属陶瓷性能和显微结构 | 第95-109页 |
·前言 | 第95页 |
·试验方法 | 第95-96页 |
·试验结果和讨论 | 第96-108页 |
·性能检测 | 第96页 |
·显微组织 | 第96-99页 |
·断裂分析 | 第99-101页 |
·TEM分析 | 第101-108页 |
·结论 | 第108-109页 |
第九章 超细TiC_(0.7)N_(0.3)金属陶瓷的切削性能 | 第109-117页 |
·前言 | 第109-110页 |
·试验方法和结果 | 第110-115页 |
·刀片磨损及耐用度试验 | 第111-113页 |
·切削力试验 | 第113-114页 |
·表面粗糙度试验 | 第114-115页 |
·讨论 | 第115-116页 |
·结论 | 第116-117页 |
第十章 主要结论及创新点 | 第117-119页 |
·主要结论 | 第117-118页 |
·创新点 | 第118-119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9页 |
致谢 | 第129-13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30-131页 |
其它学术活动情况 | 第131-132页 |
声明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