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使起舞无剑,何难昧旦司鸡?——五四时期女性诗歌书写
引言 | 第1-10页 |
第一章 创作背景论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创作题材论 | 第12-21页 |
一. 发展个性,要求人格自由和个性解放 | 第12-13页 |
二. 关注社会的现实题材 | 第13-17页 |
(一) 批判不合理的社会现实 | 第14页 |
(二) 暗夜中追求光明,迎接革命的激情 | 第14-16页 |
(三) 倾诉对现实世界的无奈与内心的哀愁 | 第16-17页 |
三. 歌咏爱,述说爱的忧伤 | 第17-19页 |
(一) 爱情题材 | 第17-18页 |
(二) 亲情之爱 | 第18-19页 |
四. 歌颂神秘宁静的自然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女性观 | 第21-31页 |
一. 把握命运,创造生活 | 第22-25页 |
二. 婚恋观:争取自由与恪守传统 | 第25-29页 |
三. 爱、美、温柔 | 第29-31页 |
第四章 艺术方法论 | 第31-41页 |
一. 抒情方式:动情歌唱式的浪漫主义 | 第31-33页 |
二. 诗歌风格:糅合传统文化的柔美和现代的个性美 | 第33-35页 |
三. 诗歌语言:融合中西 | 第35-38页 |
四. 文体创造:汲取外来营养,并综合其他文体 | 第38-41页 |
结语: 五四女诗人群出现的重要意义和贡献 | 第41-43页 |
注释 | 第43-45页 |
参考书目 | 第45-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