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森林保护学论文--森林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虫害及其防治论文

竹梢凸唇斑蚜生物学特性及白僵菌对其毒力研究

中文摘要第1-9页
前言第9-13页
1 材料与方法第13-24页
 1.1 供试蚜虫及食料第13页
 1.2 培养基配置第13-14页
 1.3 蚜虫饲养第14页
 1.4 供试菌株第14-15页
 1.5 不同温度对竹梢凸唇斑蚜发育历期、发育速率、繁殖率及存活率影响第15-16页
  1.5.1 试验条件第15页
  1.5.2 供试虫源第15页
  1.5.3 观察方法第15-16页
 1.6 竹梢凸唇斑蚜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的研究第16页
  1.6.1 试验条件第16页
  1.6.2 供试虫源第16页
  1.6.3 观察方法第16页
 1.7 不同菌株对竹梢凸唇斑蚜成蚜的毒力比较第16-17页
  1.7.1 试验条件第16页
  1.7.2 供试虫源第16页
  1.7.3 孢子悬浮液的制备第16-17页
  1.7.4 接菌方法第17页
  1.7.5 观察方法第17页
 1.8 不同菌株对竹梢凸唇斑蚜成蚜生殖力的影响第17-18页
 1.9 数据分析第18-24页
  1.9.1 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的计算及Logistic曲线拟合第18-19页
  1.9.2 生命生殖力表的编制及其参数计算第19-20页
  1.9.3 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计算第20-21页
  1.9.4 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第21-24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4-63页
 2.1 不同温度对竹梢凸唇斑蚜发育历期、发育速率、繁殖率及存活率影响第24-35页
  2.1.1 发育历期第24页
  2.1.2 存活第24-25页
  2.1.3 生殖力和特定年龄生殖率第25-35页
  2.1.4 种群增长参数第35页
 2.2 竹梢凸唇斑蚜发育起点温度及有效积温的研究第35-38页
  2.2.1 若蚜各龄期及全世代发育历期第35-36页
  2.2.2 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第36-37页
  2.2.3 推测和检验第37-38页
 2.3 不同菌株对竹梢凸唇斑蚜成蚜的毒力比较第38-56页
 2.4 不同菌株对竹梢凸唇斑蚜成蚜生殖力的影响第56-63页
3 讨论第63-69页
 3.1 温度对竹梢凸唇斑蚜种群增长的影响第63-64页
 3.2 CLL模型在生物测定数据分析中的优势第64-65页
 3.3 球孢白僵菌对竹梢凸唇斑蚜的致病力第65-66页
 3.4 球孢白僵菌作为竹梢凸唇斑蚜微生物防治因子的潜力评价第66-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英文摘要第75-78页
致谢第78-79页
附: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粗集理论缺省数据的补齐及变论域规则推理方法研究
下一篇:完备格、半格上的数学形态学及其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