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并行工程的零件可制造性评价研究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0页 |
| ·并行工程概论 | 第9-11页 |
| ·并行工程的产生背景 | 第9-10页 |
| ·并行工程的定义和内涵 | 第10-11页 |
| ·面向制造的设计DFM与可制造性评价 | 第11-15页 |
| ·DFM概念 | 第11-13页 |
| ·DFM方法学 | 第13-15页 |
| ·可制造性评价 | 第15页 |
| ·可制造性评价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 第二章 可制造性评价的零件与资源建模 | 第20-32页 |
| ·零件建模 | 第20-28页 |
| ·特征概述 | 第20页 |
| ·CE/DFM对零件定义模型的要求 | 第20-21页 |
| ·面向DFM的零件模型研究 | 第21-28页 |
| ·零件模型的构成 | 第21-25页 |
| ·获得零件模型的方法 | 第25-26页 |
| ·零件模型的实现 | 第26-28页 |
| ·资源建模 | 第28-31页 |
|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可制造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32-41页 |
| ·可制造性评价系统的功能要求 | 第32页 |
| ·可制造性评价基础理论 | 第32-34页 |
| ·可制造性评价的内涵和功能 | 第32-34页 |
| ·可制造性评价的方式 | 第34页 |
| ·可制造性评价的难点 | 第34页 |
| ·基于特征的零件设计与评价 | 第34-36页 |
| ·零件可制造性评价指标体系 | 第36-40页 |
| ·可制造性评价体系的建构原则 | 第36-37页 |
| ·基于特征的分层递阶评价 | 第37-40页 |
| ·零件初步评价指标 | 第37页 |
| ·特征初步评价指标 | 第37-38页 |
| ·特征详细评价指标 | 第38-39页 |
| ·零件总体评价指标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四章 可制造性评价方法 | 第41-56页 |
| ·基于约束规则和模糊综合评判的加工可行性评价 | 第41-48页 |
| ·基于制造约束的加工可行性定性评价 | 第41-45页 |
| ·制造约束分类 | 第41-42页 |
| ·制造环境对零件的约束 | 第42页 |
| ·制造约束的规则表示 | 第42-45页 |
| ·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加工可行性定量评价 | 第45-48页 |
| ·刀具优选模型 | 第45-46页 |
| ·权重决策方法 | 第46-48页 |
| ·基于规则的结构工艺性评价 | 第48-51页 |
| ·单个特征的结构工艺性评价 | 第49-50页 |
| ·特征组合的结构工艺性评价 | 第50-51页 |
| ·基于实例和特征的零件成本估算 | 第51-55页 |
| ·费用估算模型 | 第51-52页 |
| ·基于特征和实例的成本估算 | 第52-55页 |
| ·基于实例的成本估算 | 第52-54页 |
| ·基于特征的成本估算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 第五章 可制造性评价技术的工程应用 | 第56-68页 |
| ·Solidworks及其API介绍 | 第56页 |
| ·面向制造的回转类零件可制造性评价系统 | 第56-67页 |
| ·系统模块组成和主界面介绍 | 第57-58页 |
| ·面向制造的参数化法兰盘设计与评价 | 第58-65页 |
| ·轴类零件可制造性评 | 第65-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 ·全文总结 | 第68-69页 |
|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展望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5-76页 |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