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7页 |
| 英文摘要 | 第7-10页 |
|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 引言 | 第19-20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5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5-56页 |
| 1 外源稀土对土壤交换态稀土含量的影响 | 第25页 |
| 2 外源稀土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 第25-34页 |
| 2.1 外源稀土对土壤pH值的影响 | 第25-28页 |
| 2.2 外源稀土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 | 第28-31页 |
| 2.2.1 外源稀土对旱作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 | 第28-30页 |
| 2.2.2 外源稀土对淹水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 | 第30-31页 |
| 2.3 外源稀土对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 2.4 外源稀土对土壤交换性盐基离子含量的影响 | 第32页 |
| 2.5 外源稀土对土壤水溶态盐基离子含量及电导率的影响 | 第32-33页 |
| 2.6 外源稀土对交换态Fe、Mn、Zn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 3 外源稀土对根际离子迁移的影响 | 第34-43页 |
| 3.1 外源稀土对根际pH值的影响 | 第34-35页 |
| 3.1.1 外源稀土对油菜根际pH值的影响 | 第34页 |
| 3.1.2 外源稀土对水稻根际pH值的影响 | 第34-35页 |
| 3.2 外源稀土对根际氮素迁移的影响 | 第35-37页 |
| 3.2.1 外源稀土对油菜根际氮素迁移的影响 | 第35-36页 |
| 3.2.2 外源稀土对水稻根际氮素迁移的影响 | 第36-37页 |
| 3.3 稀土对根际有效磷迁移的影响 | 第37-39页 |
| 3.3.1 稀土对油菜根际有效磷迁移的影响 | 第37-38页 |
| 3.3.2 稀土对水稻根际有效磷迁移的影响 | 第38-39页 |
| 3.4 外源稀土对根际交换性K~+、C~(2+)离子迁移的影响 | 第39-41页 |
| 3.4.1 外源稀土对油菜根际交换性K~+、Ca~(2+)离子迁移的影响 | 第39-40页 |
| 3.4.2 外源稀土对水稻根际交换性Ca~(2+)离子迁移的影响 | 第40-41页 |
| 3.5 外源稀土对根际离子电导率的影响 | 第41-43页 |
| 3.5.1 外源稀土对油菜根际离子电导率的影响 | 第41-42页 |
| 3.5.2 源稀土对水稻根际离子电导率的影响 | 第42-43页 |
| 4 换态稀土及Fe、Mn、Zn元素的迁移 | 第43-51页 |
| 4.1 油菜根际交换态稀土及Fe、Mn、Zn元素的迁移 | 第43-47页 |
| 4.1.1 第三周油菜根际交换态稀土及Fe、Mn、Zn元素的迁移 | 第43-45页 |
| 4.1.2 第八周油菜根际土体中稀土和Fe、Mn、Zn元素的迁移 | 第45-47页 |
| 4.2 水稻根际稀土和Fe、Mn、Zn元素的迁移 | 第47-51页 |
| 4.2.1 第三周水稻根际土体中稀土和Fe、Mn、Zn元素的迁移 | 第47-49页 |
| 4.2.2 第八周水稻根际土体中稀土和Fe、Mn、Zn元素的迁移 | 第49-51页 |
| 5 植物根系对稀土元素的吸收 | 第51-52页 |
| 5.1 油菜根系对稀土元素的吸收 | 第51页 |
| 5.2 水稻根系对稀土元素的吸收 | 第51-52页 |
| 6 稀土对植物生长及元素吸收的影响 | 第52-56页 |
| 6.1 稀土对油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 | 第52-54页 |
| 6.1.1 稀土对油菜外观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 | 第52页 |
| 6.1.2 稀土对油菜吸收养分的影响 | 第52-54页 |
| 6.2 稀土对水稻生长及元素吸收的影响 | 第54-56页 |
| 6.2.1 稀土对水稻外观形态和生物量的影响 | 第54页 |
| 6.2.2 稀土对水稻吸收养分的影响 | 第54-56页 |
| 讨论 | 第56-65页 |
| 结论 | 第65-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4页 |
| 附图 | 第74-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作者简介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