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试剂与纯化学品的生产论文--催化剂(触媒)论文

负载型单茂钛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烯烃聚合研究

中文摘要第1-3页
英文摘要第3-7页
第一章 前言第7-11页
 参考文献第10-11页
第二章 烯烃配位聚合催化剂研究进展第11-30页
 2.1 Ziegler-Natta催化剂理论进展第11-15页
  2.1.1 活性中心第12-13页
  2.1.2 Ziegler-Natta体系催化烯烃聚合作用机理第13-14页
  2.1.3 助催化剂第14页
  2.1.4 Lewis碱(给电子体)第14-15页
 2.2 茂金属催化剂的最新进展第15-23页
  2.2.1 茂金属催化剂的发展历程第15-17页
  2.2.2 单活性中心体系催化烯烃聚合作用机制第17-21页
   2.2.2.1 活性中心第17-18页
   2.2.2.2 助催化剂第18-19页
   2.2.2.3 聚合机理第19-21页
   2.2.2.4 影响因素第21页
  2.2.3 单活性中心体系与Ziegler-Natta体系的比较第21-23页
   2.2.3.1 活性中心第21-22页
   2.2.3.2 聚合机理第22页
   2.2.3.3 立构规整性第22页
   2.2.3.4 溶剂的影响第22-23页
 2.3 非茂金属催化剂第23-24页
 2.4 催化剂的负载化第24-28页
  2.4.1 负载化的目的第24-25页
  2.4.2 载体的种类第25页
  2.4.3 负载化工艺第25-26页
  2.4.4 以MgCl_2为载体的茂金属催化剂的研究进展第26-28页
 2.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第28-30页
第三章 实验方法第30-33页
 3.1 原料及预处理方法第30-31页
 3.2 烯烃聚合聚合实验第31页
 3.3 表征与分析仪器第31-33页
第四章 不同配体MgCl_2/球型MgCl_2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的制备第33-40页
 4.1 配体的制备第33-35页
 4.2 载体化单茂钛催化剂的制备第35页
 4.3 催化剂分析第35-40页
第五章 乙烯聚合研究第40-51页
 5.1 载体、配体及聚合条件对乙烯聚合活性的影响第40-44页
  5.1.1 载体及配体对乙烯聚合活性的影响第40-41页
  5.1.2 聚合反应温度对乙烯聚合活性的影响第41-42页
  5.1.3 Al/Ti摩尔比的影响第42-43页
  5.1.4 催化剂浓度对乙烯聚合活性的影响第43-44页
 5.2 催化乙烯聚合动力学第44-47页
  5.2.1 反应时间对聚合速率的影响第45页
  5.2.2 反应温度对聚合速率的影响第45-47页
 5.3 聚乙烯结构表征第47-51页
  5.3.1 单茂钛催化剂配体对聚乙烯结构的影响第47-48页
  5.3.2 Al/Ti摩尔比对聚乙烯结构的影响第48-49页
  5.3.3 聚合温度对聚乙烯结构的影响第49-50页
  5.3.4 聚合物颗粒形态第50-51页
第六章 乙烯/1-己烯共聚合研究第51-69页
 6.1 配体结构及实验条件对共聚活性的影响第51-57页
  6.1.1 茂金属催化剂配体结构对共聚活性的影响第51-52页
  6.1.2 不同形态MgCl_2载体对共聚活性的影响第52-53页
  6.1.3 聚合温度对共聚活性的影响第53-54页
  6.1.4 Al/Ti摩尔比对共聚活性的影响第54-56页
  6.1.5 不同1-己烯浓度的影响第56-57页
 6.2 mPE结构表征第57-62页
  6.2.1 聚合温度对乙烯/1-己烯共聚物结构的影响第57-60页
  6.2.2 配体对共聚物支化度的影响第60页
  6.2.3 1-己烯浓度对共聚物结构的影响第60-62页
 6.3 共聚物组成第62-68页
 6.4 共聚物颗粒形态第68-69页
第七章 结论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4页
附图第74-79页
致谢第79-8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或专利第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中通讯控制单元的设计与研究
下一篇:关联规则扩展模型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