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1 引言 | 第10-18页 |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病因 | 第10-11页 |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临床表现 | 第11页 |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治疗方法 | 第11-12页 |
·奶牛子宫内膜炎的常见病原菌 | 第12页 |
·奶牛子宫免疫系统研究 | 第12-14页 |
·子宫免疫系统的特点 | 第12-13页 |
·特异性免疫防御 | 第13页 |
·非特异性免疫防御 | 第13-14页 |
·奶牛子宫内膜细胞培养 | 第14-15页 |
·姜黄素的药理作用 | 第15-16页 |
·抗炎作用 | 第15页 |
·抗氧化作用 | 第15-16页 |
·抗肿瘤作用 | 第16页 |
·药物代谢及细胞色素P450 酶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7-18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8-31页 |
·试验材料 | 第18-19页 |
·试验动物 | 第18页 |
·主要试剂及药品 | 第18-19页 |
·主要仪器 | 第19页 |
·试验方法 | 第19-31页 |
·奶牛子宫内膜细胞的分离及原代培养 | 第19-21页 |
·奶牛子宫内膜炎细胞病理模型的建立 | 第21-22页 |
·Western Blot 法检测姜黄素对原代培养的奶牛子宫内膜细胞CYP450 的影响 | 第22-26页 |
·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26-28页 |
·姜黄素的抑菌效果 | 第28-29页 |
·试验动物处理 | 第29页 |
·血清中免疫球蛋IgA、IgG 含量及淋巴细胞转化率的测定 | 第29-31页 |
3 结果 | 第31-38页 |
·奶牛子宫内膜细胞形态观察 | 第31页 |
·LPS 的药物剂量确定筛选实验 | 第31页 |
·炎症模型实验 | 第31-32页 |
·姜黄素对原代培养的奶牛子宫内膜细胞CYP450 的影响 | 第32页 |
·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分离与鉴定结果 | 第32-36页 |
·镜检结果 | 第32-33页 |
·系统生化实验结果 | 第33-36页 |
·姜黄素的抑菌试验结果 | 第36页 |
·姜黄素的治疗效果 | 第36页 |
·免疫球蛋白IgA 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36-37页 |
·免疫球蛋白IgG 含量的测定结果 | 第37页 |
·姜黄素对子宫内膜炎奶牛淋巴细胞转化率的影响 | 第37-38页 |
4 讨论 | 第38-41页 |
·奶牛子宫内膜细胞的原代培养 | 第38-39页 |
·原代细胞的生长特点 | 第38页 |
·LPS 诱导奶牛子宫内膜细胞炎症模型 | 第38-39页 |
·姜黄素对奶牛子宫内膜细胞CYP450 的诱导作用 | 第39页 |
·姜黄素对奶牛子宫内膜炎致病菌的抑制 | 第39页 |
·姜黄素对奶牛子宫内膜炎治疗效果的研究 | 第39-40页 |
·姜黄素对血清中IgG、IgA 含量及淋巴细胞转化率影响的研究 | 第40-41页 |
5 结论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50页 |
作者简历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