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6-13页 |
1、 生物漂白的概况 | 第6-8页 |
2、 木素酶的生物漂白 | 第8-11页 |
3、 木素酶生物漂白的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4、 论文选题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菌种的优化 | 第13-39页 |
一、 菌种的生长曲线 | 第13-17页 |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14-15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15-16页 |
3、 小结 | 第16-17页 |
二、 白腐菌PC、PV、HG产木素酶的情况和漂白实验 | 第17-27页 |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17-20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20-27页 |
2.1 白腐菌的培养情况 | 第20-22页 |
2.2 木素酶漂白的情况 | 第22-27页 |
3、 小结 | 第27页 |
三、 PC菌分泌木素酶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27-39页 |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27-30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0-38页 |
2.1 不同氮源条件下酶活的变化 | 第30-31页 |
2.2 不同碳源条件下酶活的变化 | 第31-33页 |
2.3 不同碳氮比比条件下酶活的变化 | 第33-34页 |
2.4 不同藜芦醇和Tween80条件下酶活的变化 | 第34-35页 |
2.5 不同Mn~(2+)浓度条件下酶活的变化 | 第35-37页 |
2.6 不同Cu~(2+)浓度条件下酶活的变化 | 第37-38页 |
3、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木素酶漂白蔗渣硫酸盐浆 | 第39-53页 |
一、 酶处理条件的探讨 | 第39-49页 |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39-40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0-48页 |
2.1 酶处理pH值 | 第40-42页 |
2.2 酶处理时间 | 第42-44页 |
2.3 酶处理温度 | 第44-46页 |
2.4 酶用量 | 第46-48页 |
2.5 酶用量和过氧化氢用量的关系 | 第48页 |
3、 小结 | 第48-49页 |
二、 蔗渣浆硫酸盐浆几种漂白方案的比较 | 第49-53页 |
1、 实验材料及方法 | 第49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49-52页 |
3、 小结 | 第52-53页 |
第四章 酶处理提高蔗渣浆漂白效果的机理研究 | 第53-64页 |
1、 实验方法 | 第53-54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54-63页 |
2.1 酶处理前后纤维表面和横断面的变化 | 第54-55页 |
2.2 酶处理前后纸浆FTIR谱图的变化 | 第55-58页 |
2.3 酶处理前后纸浆的核磁共振分析 | 第58-63页 |
2.3.1 ~1H-NMR的分析 | 第58-60页 |
2.3.2 ~(13)C-NMR的分析 | 第60-63页 |
3、 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总结 | 第64-66页 |
展望和建议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