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绪言 | 第7-13页 |
(一) 中国古代没有行政诉讼法 | 第7-11页 |
1、 人治 | 第7-8页 |
2、 君权至上,专制独裁 | 第8页 |
3、 义务本位 | 第8-9页 |
4、 法律伦理化 | 第9页 |
5、 畏讼、厌讼 | 第9-11页 |
(二) 中国最早的行政诉讼立法意图始于清朝末年预备立宪 | 第11-12页 |
(三) 中国最早的行政诉讼立法始于民国初年 | 第12-13页 |
一、 民国时期行政诉讼制度的始因 | 第13-24页 |
(一) 对大陆法系行政诉讼制度的移植与改造 | 第13-15页 |
(二) 孙中山民权主义法律思想对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影响 | 第15-23页 |
1、 孙中山民权主义法律思想 | 第15-19页 |
(1) 人民主权 | 第16-17页 |
(2) 以法令保护人民的民主权利 | 第17页 |
(3) 权能分离,实行五权宪法 | 第17-19页 |
(4) 地方自治 | 第19页 |
2、 孙中山民权主义法律思想对民国行政诉讼的影响 | 第19-23页 |
(1) 孙中山民权主义法律思想影响着民国宪法的实践 | 第19-21页 |
(2) 孙中山民权主义法律思想对民国行政诉讼立法的直接影响 | 第21-23页 |
(三)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突出贡献 | 第23-24页 |
1、 从宪法层面上奠定了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 | 第23-24页 |
2、 基本上构造了中华民国行政诉讼制度的初步模式 | 第24页 |
二、 民国时期行政诉讼制度之内容与特色 | 第24-40页 |
(一) 北洋政府时期行政诉讼制度 | 第24-30页 |
1、 平政院 | 第25-27页 |
2、 《政政诉讼条例》和《行政诉讼法 》的主要内容 | 第27-30页 |
(二) 南京国民党政府时期的行政诉讼制度 | 第30-40页 |
1、 行政诉讼的受理机构——行政法院 | 第31页 |
2、 行政诉讼的范围 | 第31-32页 |
3、 行政诉讼的当事人 | 第32-34页 |
4、 行政诉讼的程序 | 第34-38页 |
5、 行政诉讼费 | 第38-40页 |
三、 南京国民党政府和北洋政府的行政诉讼法制度之比较 | 第40-45页 |
(一) 二者的共同点 | 第40-44页 |
(二) 二者的不同点 | 第44-45页 |
结束语 | 第45-46页 |
主要参考书目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49页 |
后记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