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1-5页 |
第一章 入世与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关系 | 第5-16页 |
第一节 入世与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性关系 | 第5-9页 |
一、 资本市场的主体与客体 | 第5-6页 |
二、 世贸组织的原则和协议对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提出了明确要求 | 第6-7页 |
三、 入世对贸易、投资和金融服务的影响促进国际资本的流动 | 第7-9页 |
第二节 入世对中、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经营的影响 | 第9-11页 |
一、 外资金融机构的进入比国内金融机构的海外拓展更活跃 | 第9页 |
二、 入世后外资金融机构积极准备市场准入 | 第9-10页 |
三、 入世有利于国内的金融机构拓展海外的金融业务 | 第10-11页 |
第三节 入世后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变化8 | 第11-16页 |
一、 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现状 | 第11-14页 |
二、 入世对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入世对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监管的挑战13 | 第16-25页 |
第一节 我国现行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监管的主要内容 | 第16-20页 |
一、 我国对资本项目外汇管理的现状 | 第16-18页 |
二、 我国对资本市场主体的监管制度和政策 | 第18-20页 |
第二节 我国现行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 第20-22页 |
一、 资本项目的监管存在负面效应 | 第20-21页 |
二、 我国对金融机构的监管不完善降低资本项目监管的有效性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入世加剧了我国改革国际资本流动监管的迫切性 | 第22-25页 |
一、 入世使国际资本流动监管的内容发生变化 | 第22-23页 |
二、 入世加剧了国际资本流动监管的难度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其他国家入世后控制国际资本流动的经济和教训 | 第25-30页 |
第一节 国际资本流动失控的教训 | 第25-27页 |
一、 激进式地放松资本项目的管制酿成金融危机 | 第25-26页 |
二、 完善金融监管的时机滞后造成日本的”泡沫经济” | 第26-27页 |
三、 外债失控引发债务危机 | 第27页 |
第二节 有效规避资本国际本流动风险的成功经验 | 第27-30页 |
一、 采取合理的顺序和渐进的模式放松资本管制,避免金融市场的振荡 | 第27-29页 |
二、 重点关注短期国际资本的流动防范国际游资对国内市场的冲击 | 第29页 |
三、 出现危机后改变管制的经验借鉴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关于改善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监管的政策建议 | 第30-43页 |
第一节 我国入世后关于国际资本流动监管的总体思路 | 第31-35页 |
一、 继续实施审慎监管的原则 | 第31-32页 |
二、 监管手段应尽快减少和取消行政干预,实现公开透明的依法监管 | 第32-33页 |
三、 入世后改善我国对国际资本流动监管的基本策略 | 第33-35页 |
第二节 推进人民币可兑换过程中重点加强投机资本的监管 | 第35-39页 |
一、 加快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重要意义 | 第35页 |
二、 推进人民币可兑换必段坚持渐进式、有步骤的策略 | 第35-36页 |
三、 重点加强对国际投机资本流动的监管 | 第36-39页 |
第三节 改善对我国资本市场主体的监管的建议 | 第39-43页 |
一、 完善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内容 | 第39-40页 |
二、 监管体制逐步向混业经营过度 | 第40-41页 |
三、 加强我国国际资本流动监管的国际化合作 | 第41-43页 |
结束语 | 第43-44页 |
注释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