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树人工林生物量碳计量参数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1 绪论 | 第10-19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平均生物量法 | 第14-15页 |
·蓄积量法 | 第15页 |
·生物量因子法 | 第15-17页 |
·广义3S技术法 | 第17页 |
·生物量碳计量参数的定义 | 第17-18页 |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目标 | 第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2 研究材料和方法 | 第19-24页 |
·数据收集与处理 | 第19-20页 |
·数据收集 | 第19-20页 |
·数据一致性检验 | 第20页 |
·实验地概况 | 第20-22页 |
·洞庭湖林区概况 | 第20-21页 |
·渭河林区概况 | 第21-22页 |
·研究方法 | 第22-24页 |
·森林生物量的测定 | 第22-23页 |
·乔木生物量测定 | 第22-23页 |
·灌木生物量测定 | 第23页 |
·草本生物量测定 | 第23页 |
·枯落物生物量测定 | 第23页 |
·木材基本密度的测定 | 第23页 |
·植被含碳率的测定 | 第23-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43页 |
·文献数据分析结果 | 第24-29页 |
·生物量方程 | 第24-26页 |
·相对生长方程 | 第24-25页 |
·生物量转化与扩展函数 | 第25-26页 |
·生物量转化与扩展因子和生物量扩展因子 | 第26-27页 |
·根茎比 | 第27-28页 |
·天然林与人工林差异原因分析 | 第28-29页 |
·杨树人工林的生物量方程 | 第29-35页 |
·相对生长方程 | 第29-31页 |
·生物量转化与扩展函数 | 第31-33页 |
·蓄积量和生物量的年净生产量与总量的关系 | 第33-35页 |
·杨树的生物量因子 | 第35-41页 |
·生态因子对生物量因子的影响 | 第35-36页 |
·土种和干扰对生物量因子的影响 | 第35页 |
·其他生态因子对生物量因子的影响 | 第35-36页 |
·文献数据和野外调查数据差异分析 | 第36-37页 |
·生物量因子与林分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 第37-38页 |
·生物量转化与扩展因子 | 第38-39页 |
·生物量扩展因子 | 第39-41页 |
·根茎比 | 第41页 |
·杨树人工林的植被含碳率分析 | 第41-43页 |
4 结论与展望 | 第43-47页 |
·结论 | 第43-46页 |
·杨树文献资料的研究结论 | 第43-44页 |
·杨树人工林野外调查数据研究结论 | 第44页 |
·不同数据源数据的综合分析结论 | 第44-46页 |
·展望 | 第46-47页 |
附表 专业术语中英文对照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学习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