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0页 |
1 性别差异对药动学影响研究概况 | 第11-14页 |
·性别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 第11-12页 |
·性别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 第12页 |
·性别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 第12-13页 |
·性别对药物消除的影响 | 第13页 |
·药动学性别差异与药物转运体 | 第13-14页 |
2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2 (Mrp2 /Abcc2 ,MRP2 /ABCC2 )概述 | 第14-15页 |
·MRP2的结构 | 第14页 |
·MRP2的组织分布与功能 | 第14-15页 |
·MRP2的底物 | 第15页 |
·MRP2缺陷导致的疾病 | 第15页 |
3 药物相互作用概述 | 第15-17页 |
·与药物代谢酶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 | 第16页 |
·与药物转运体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 | 第16-17页 |
4 立题依据 | 第17-19页 |
5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氧氟沙星在大鼠体内药动学性别差异的研究 | 第19页 |
·利福平对氧氟沙星药动学的影响 | 第19页 |
·利福平对氧氟沙星小肠吸收作用的影响 | 第19-20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0-43页 |
第一节 氧氟沙星在大鼠体内药动学性别差异的研究 | 第20-29页 |
1 引言 | 第20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0-23页 |
·仪器 | 第20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20-21页 |
·实验动物 | 第21页 |
·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氧氟沙星的方法学考察 | 第21-22页 |
·色谱条件 | 第21页 |
·血浆及尿液样品的处理方法 | 第21页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21页 |
·方法专属性 | 第21-22页 |
·精密度与回收率实验 | 第22页 |
·氧氟沙星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 第22页 |
·免疫组化 | 第22页 |
·流式细胞术 | 第22-23页 |
·统计学分析 | 第23页 |
3 结果 | 第23-28页 |
·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氧氟沙星的方法学 | 第23-26页 |
·色谱行为和方法专属性 | 第23-24页 |
·标准曲线 | 第24页 |
·精密度和回收率试验 | 第24-26页 |
·氧氟沙星在雌雄大鼠体内的药动学 | 第26-27页 |
·Mrp2在雌雄大鼠肾脏的表达 | 第27-28页 |
4 讨论 | 第28-29页 |
第二节 利福平对氧氟沙星药动学的影响 | 第29-36页 |
1 引言 | 第29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9-31页 |
·仪器 | 第29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29页 |
·实验动物 | 第29-30页 |
·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氧氟沙星的方法学考察 | 第30页 |
·色谱条件 | 第30页 |
·血浆的处理方法 | 第30页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30页 |
·方法专属性 | 第30页 |
·精密度与回收率实验 | 第30页 |
·利福平对氧氟沙星药动学的影响 | 第30-31页 |
3 结果 | 第31-34页 |
·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氧氟沙星的方法学 | 第31-33页 |
·色谱行为和方法专属性 | 第31-32页 |
·标准曲线 | 第32页 |
·精密度和回收率试验 | 第32-33页 |
·利福平对氧氟沙星药动学的影响 | 第33-34页 |
4 讨论 | 第34-36页 |
第三节 利福平对氧氟沙星小肠吸收作用的影响 | 第36-43页 |
1 引言 | 第3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6-39页 |
·仪器 | 第36页 |
·药品及试剂 | 第36-37页 |
·实验动物 | 第37页 |
·试剂配制 | 第37页 |
·K氏液 | 第37页 |
·灌流液 | 第37页 |
·HPLC测定灌肠液中利福平含量的方法学考察 | 第37-38页 |
·色谱条件 | 第37页 |
·空白灌肠液的制备及样品处理方法 | 第37-38页 |
·标准曲线的制各 | 第38页 |
·精密度与回收率 | 第38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38页 |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实验研究利福平对氧氟沙星小肠吸收的影响 | 第38-39页 |
·大鼠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 | 第38-39页 |
·利福平对氧氟沙星肠吸收的影响 | 第39页 |
3 结果 | 第39-41页 |
·HPLC测定大鼠肠灌流液中氧氟沙星的方法学 | 第39-41页 |
·色谱行为和方法专属性 | 第39页 |
·标准曲线 | 第39-40页 |
·精密度和回收率试验 | 第40-41页 |
·稳定性 | 第41页 |
·利福平对氧氟沙星小肠吸收的影响 | 第41页 |
4 讨论 | 第41-43页 |
研究结论 | 第43-44页 |
后记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