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矿井降温系统热湿交换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1 绪论 | 第9-16页 |
|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9-11页 |
| ·国内外对矿井降温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国外对矿井降温技术的研究 | 第11-12页 |
| ·我国对矿井降温技术的研究 | 第12-14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思路及方法 | 第14-16页 |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 第15页 |
| ·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 第15-16页 |
| 2 矿井热环境分析与矿井降温的意义 | 第16-19页 |
| ·矿井热环境分析 | 第16页 |
| ·矿井地热地质环境 | 第16页 |
| ·矿区大气环境 | 第16页 |
| ·矿井生产环境 | 第16页 |
| ·矿井热环境对矿井生产的影响 | 第16-19页 |
| ·矿井热环境对矿工身体健康的影响 | 第16-18页 |
| ·矿井热环境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 | 第18页 |
| ·矿井热环境对生产安全的影响 | 第18-19页 |
| 3 矿井热源分析及采煤工作面需冷量计算 | 第19-28页 |
| ·矿井热源分析 | 第19-24页 |
| ·采煤工作面需冷量的计算与分析 | 第24-28页 |
| ·采煤工作面需冷量的计算 | 第24-25页 |
| ·工作面需冷量与风量的关系 | 第25-28页 |
| 4 冰输冷降温系统的设计 | 第28-36页 |
| ·冰的吸热能力分析 | 第28页 |
| ·冰输冷降温系统的设计流程及工作原理 | 第28-32页 |
| ·冰的制备 | 第29-30页 |
| ·冰的输送 | 第30-31页 |
| ·冰的融化 | 第31-32页 |
| ·冰输冷降温系统的特点 | 第32页 |
| ·冰冷却降温系统需冰量的计算 | 第32-36页 |
| ·输冰管道冷损失计算 | 第32-34页 |
| ·冰冷却降温系统的需冰量需冰量计算 | 第34-36页 |
| 5 输冷管道的热力计算及保冷措施研究 | 第36-49页 |
| ·保冷管道热力计算 | 第36-38页 |
| ·热力计算中参数的取值 | 第38-39页 |
| ·保冷材料的性能分析及选取 | 第39-41页 |
| ·矿井保冷材料的技术要求 | 第39-40页 |
| ·保冷材料导热系数及其影响因素 | 第40-41页 |
| ·保冷层厚度确定原则及其计算方法 | 第41-43页 |
| ·允许最大冷损失下保冷厚度 | 第41页 |
| ·防止外表面结露的保冷厚度 | 第41-42页 |
| ·经济保冷厚度 | 第42-43页 |
| ·保冷厚度优化设计计算 | 第43-47页 |
|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3-44页 |
| ·数学模型的求解 | 第44-46页 |
| ·优化计算中各参数的确定 | 第46-47页 |
| ·全封闭双层输冷管道保冷结构设计 | 第47-49页 |
| 6 空气冷却器优化设计 | 第49-56页 |
| ·管壳式换热器设计原理 | 第49-50页 |
| ·管壳式换热器换热效率分析 | 第50-56页 |
| ·热交换器的换热效率 | 第50-53页 |
| ·换热效率与有关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 第53-56页 |
| 7 红阳三矿冰输冷降温系统应用实例 | 第56-68页 |
| ·矿井简介 | 第56-58页 |
| ·矿井需冷量计算 | 第58-62页 |
| ·矿井的主要热源 | 第58页 |
| ·矿井需冷量计算实例 | 第58-62页 |
| ·红阳三矿冰输冷降温系统工艺流程 | 第62-65页 |
| ·冰输冷降温系统运行状况 | 第62-63页 |
| ·制冷降温效果 | 第63-65页 |
| ·红阳三矿输冷管路优化设计实例 | 第65-68页 |
| 8 结论及展望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展望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