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计算机的应用论文--信息处理(信息加工)论文--模式识别与装置论文

摄像机标定与畸变图像矫正算法的设计与实现

中文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第1章 绪论第11-19页
   ·引言第11-14页
     ·计算机视觉的概述第11-12页
     ·视觉系统成像原理第12-14页
   ·摄像机标定技术的研究背景和现状第14-16页
     ·摄像机标定的历史状况第14-15页
     ·摄像机标定的发展第15页
     ·摄像机标定的研究现状第15-16页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第16-17页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7-19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7页
     ·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7-19页
第2章 摄像机内部参数标定原理第19-31页
   ·引言第19页
   ·目的和意义第19页
   ·摄像机成像模型第19-22页
     ·图像坐标系和图像物理坐标系的建立第19-21页
     ·摄像机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的建立第21页
     ·摄像机成像模型第21-22页
   ·传统的摄像机标定方法第22-24页
     ·利用最优化算法的标定方法第22-23页
     ·利用透视变换矩阵的摄像机标定方法第23页
     ·两步法第23-24页
     ·双平面标定方法第24页
   ·线性摄像机标定方法第24-28页
     ·线性标定的原理第25页
     ·投影矩阵的计算第25-27页
     ·摄像机参数的求解第27-28页
   ·非线性摄像机标定第28-29页
     ·非线性畸变模型第28页
     ·摄像机标定程序的步骤和流程图第28-29页
   ·摄像机标定的实验结果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3章 畸变图像的矫正第31-43页
   ·引言第31页
   ·畸变图像矫正的目的和意义第31页
   ·畸变图像矫正的方法概述第31-32页
   ·畸变模型第32-35页
     ·摄像机的畸变模型第32-33页
     ·图像畸变的类型第33-35页
   ·非线性摄像机内部参数第35-36页
   ·畸变图像的矫正算法第36-40页
     ·求解非线性方程组第36-38页
     ·牛顿迭代法第38-39页
     ·畸变图像的矫正第39-40页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40-41页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车载摄像机外部参数标定第43-57页
   ·引言第43页
   ·摄像机外部参数标定方法概述第43-44页
   ·本文要研究的内容第44页
   ·单目摄像机外部参数标定第44-48页
     ·车载摄像机的平台介绍第44-45页
     ·旋转矩阵第45-47页
     ·透视投影原理第47-48页
   ·摄像机外部参数的标定第48-51页
     ·计算旋转角第48-50页
     ·计算俯仰角第50-51页
     ·计算倾侧角第51页
     ·计算摄像机高度第51页
   ·摄像机内部参数和外部参数的应用第51-55页
     ·道路面上二维图像点到三维空间点关系第51-52页
     ·二维到三维的转化算法第52-53页
     ·实验结果第53-55页
   ·本章小结第55-57页
第5章 总结和展望第57-59页
   ·总结第57-58页
   ·展望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机器视觉的车辆识别算法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单目视觉的运动行人检测算法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