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P2P蠕虫检测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目前的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本文的内容及主要工作 | 第11-13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及技术 | 第13-31页 |
·蠕虫的定义 | 第13页 |
·蠕虫的组成结构及工作流程 | 第13-17页 |
·主体功能模块 | 第15页 |
·辅助功能模块 | 第15页 |
·Internet蠕虫的工作流程 | 第15-17页 |
·P2P原理与蠕虫传播关系 | 第17-19页 |
·P2P技术的特点 | 第18页 |
·P2P原理与蠕虫传播关系 | 第18-19页 |
·蠕虫的传播模型 | 第19-25页 |
·经典蠕虫传播模型 | 第20-22页 |
·P2P蠕虫传播模型 | 第22-25页 |
·P2P蠕虫的特点 | 第25-26页 |
·数据包的格式 | 第26-29页 |
·未知蠕虫检测方法 | 第29页 |
·应用识别技术 | 第29-31页 |
第3章 P2P蠕虫检测方法的研究 | 第31-53页 |
·P2P蠕虫检测方法的总体分析 | 第31-34页 |
·基于Libpcap的包捕获方法 | 第34-37页 |
·Libpcap的工作原理与步骤 | 第34页 |
·Libpcap接口函数功能 | 第34-36页 |
·用Libpcap捕获数据包 | 第36-37页 |
·P2P数据的过滤方法 | 第37-40页 |
·BT协议分析 | 第37-39页 |
·BT数据包的过滤设计 | 第39-40页 |
·P2P蠕虫特征匹配方法 | 第40-46页 |
·朴素匹配算法——BF算法 | 第40-41页 |
·KMP算法 | 第41页 |
·后缀树算法 | 第41-43页 |
·后缀数组算法 | 第43-46页 |
·P2P蠕虫特征重组方法 | 第46-47页 |
·未知P2P蠕虫的检测及特征提取方法 | 第47-53页 |
·蠕虫特征的自动提取 | 第48-49页 |
·字符串的相似性比较算法 | 第49页 |
·基于LCSeq的层次式特征提取算法(HSG) | 第49-53页 |
第4章 P2P蠕虫检测系统的实现 | 第53-65页 |
·总体功能实现 | 第53页 |
·各功能模块的实现 | 第53-64页 |
·包捕获模块的实现 | 第54-55页 |
·P2P数据过滤模块的实现 | 第55-58页 |
·P2P蠕虫特征匹配模块的实现 | 第58-60页 |
·特征串重组模块的实现 | 第60-61页 |
·未知P2P蠕虫检测模块的实现 | 第61-64页 |
·开发环境 | 第64-65页 |
·Vi文本编辑器 | 第64页 |
·GCC编译器 | 第64-65页 |
第5章 系统测试 | 第65-71页 |
·测试环境 | 第65页 |
·测试结果 | 第65-71页 |
第6章 结论 | 第71-73页 |
·本文的主要工作总结 | 第71页 |
·进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致谢 | 第77-7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