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3页 |
·课题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3页 |
第二章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系统优化研究的重要性 | 第13-19页 |
·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系统的要求 | 第13-14页 |
·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系统的内涵 | 第13页 |
·国际航运中心对集疏运系统的要求 | 第13-14页 |
·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体系的特点 | 第14页 |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系统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4-16页 |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系统现状 | 第14-15页 |
·集疏运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15-16页 |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系统优化研究的重要性 | 第16-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三章 国际航运中心未来腹地范围与集疏运量分析和预测 | 第19-28页 |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未来经济腹地范围 | 第19-21页 |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目前经济腹地 | 第19-20页 |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未来经济腹地范围的确定 | 第20-21页 |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未来集疏运量分析与预测 | 第21-27页 |
·大连港未来货物吞吐量预测 | 第21-24页 |
·大连港未来集装箱吞吐量发展水平预测 | 第24-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内陆运输网络的优化 | 第28-36页 |
·集装箱运输系统中内陆中转站的地位和作用 | 第28-29页 |
·运输场站的合理布局的必要性 | 第29页 |
·内陆集装箱中转站布局的算法选择 | 第29-30页 |
·引入增长率的模糊聚类算法 | 第30-32页 |
·数据标准化处理 | 第30页 |
·构造模糊相似矩阵 | 第30-31页 |
·构造模糊等价矩阵 | 第31页 |
·模糊聚类 | 第31页 |
·引入增长率的综合模糊聚类 | 第31-32页 |
·东北内陆集装箱中转站的聚类分析 | 第32-35页 |
·内陆集装箱中转站模糊聚类的前提 | 第32-33页 |
·构造样本矩阵 | 第33-34页 |
·构造模糊等价矩阵 | 第34-35页 |
·综合模糊聚类结果分析 | 第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五章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系统营运组织管理 | 第36-41页 |
·集疏运系统运输组织形式的优化 | 第36-37页 |
·开展多式联运 | 第36-37页 |
·发展现代物流 | 第37页 |
·集疏运系统营运组织方案 | 第37-40页 |
·方案的设计原则 | 第37-38页 |
·大连港集疏运营运组织方案设计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六章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系统信息化建设 | 第41-45页 |
·信息在国际航运市场中的作用 | 第41页 |
·航运和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 | 第41页 |
·信息化规划内容 | 第41-44页 |
·系统功能设计 | 第41-42页 |
·航运和信息平台网络体系建设规划 | 第42-44页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七章 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集疏运系统路网布局的调整优化 | 第45-48页 |
·铁路集疏运系统调整优化的实施方案 | 第45-46页 |
·公路集疏运系统调整优化的实施方案 | 第46-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