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航运市场反不正当竞争法律问题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引言 | 第11-13页 |
| 第1章 航运不正当竞争基本理论研究 | 第13-29页 |
| ·航运不正当竞争的法律涵义 | 第13-19页 |
| ·航运不正当竞争的界定 | 第13-15页 |
| ·航运不正当竞争与相关概念的划分 | 第15-19页 |
| ·航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及特殊性 | 第19-25页 |
| ·航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 | 第19-24页 |
| ·航运不正当竞争的特殊性 | 第24-25页 |
| ·航运不正当竞争的成因 | 第25-27页 |
| ·航运市场供求易失衡 | 第25-26页 |
| ·航运业规模经济和准入壁垒的特性易导致不正当竞争 | 第26-27页 |
| ·航运不正当竞争法律规制的必要性 | 第27-29页 |
| ·航运不正当竞争危害巨大 | 第27页 |
| ·航运实践中已出现较多问题 | 第27-29页 |
| 第2章 我国航运市场不正当竞争的实证分析 | 第29-46页 |
| ·零运价负运价现象产生的背景 | 第29-30页 |
| ·零运价负运价现象反映的法律问题 | 第30-33页 |
| ·零运价负运价的法律性质认定问题 | 第30-31页 |
| ·运价报备制度的执行问题 | 第31-32页 |
| ·青岛公约合法与否认定问题 | 第32-33页 |
| ·零运价负运价现象的相关法律问题分析 | 第33-43页 |
| ·零运价负运价为航运不正当竞争行为 | 第33-39页 |
| ·青岛公约本质违法不宜作为零运价负运价的解决办法 | 第39-43页 |
| ·解决零运价负运价问题的初步建议 | 第43-46页 |
| ·建立市场预警机制 | 第44页 |
| ·建立中日航线运价协调机制 | 第44-45页 |
| ·建立科学的市场优胜劣汰机制 | 第45页 |
| ·加强地方对航运市场的监管 | 第45-46页 |
| 第3章 美国航运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研究 | 第46-55页 |
| ·美国航运反不正当竞争的立法现状 | 第46-48页 |
| ·美国反不正当竞争的一般法规定 | 第46-47页 |
| ·美国航运法中关于反不正当竞争的规定 | 第47-48页 |
| ·美国航运反不正当竞争立法具体制度分析 | 第48-52页 |
| ·主管机构 | 第48-49页 |
| ·规制对象 | 第49页 |
| ·运价管理制度 | 第49-51页 |
| ·法律责任 | 第51-52页 |
| ·豁免 | 第52页 |
| ·对美国航运反不正当竞争立法的评价 | 第52-55页 |
| 第4章 我国航运反不正当竞争的立法现状与缺陷 | 第55-63页 |
| ·我国航运反不正当竞争的立法现状 | 第55-57页 |
| ·反不正当竞争的一般立法 | 第55-56页 |
| ·航运反不正当竞争的相关立法 | 第56-57页 |
| ·《航运法》草案 | 第57页 |
| ·我国航运反不正当竞争立法的缺陷 | 第57-63页 |
| ·立法工作明显滞后 | 第58页 |
| ·现有的立法层次过低 | 第58-59页 |
| ·缺乏强有力的执法和监督机制 | 第59页 |
| ·有关规定缺乏可操作性 | 第59-60页 |
| ·航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类型及认定标准不明确 | 第60-61页 |
| ·法律责任体系不完善 | 第61-63页 |
| 第5章 完善我国航运反不正当竞争立法的构想 | 第63-73页 |
| ·建立完善的航运反不正当竞争法律体系 | 第63-64页 |
| ·修改《反不正当竞争法》 | 第63页 |
| ·加快出台《航运法》 | 第63-64页 |
| ·制定有关的规定和实施细则 | 第64页 |
| ·完善我国航运反不正当竞争立法的具体制度建议 | 第64-73页 |
| ·完善航运不正当竞争行为的范围和认定标准 | 第64-66页 |
| ·设立独立的执法机构 | 第66-67页 |
| ·完善运价报备制度 | 第67-69页 |
| ·完善法律责任体系 | 第69-71页 |
| ·加强航运业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 | 第71-73页 |
| 结论 | 第73-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79-80页 |
| 致谢 | 第80-81页 |
| 研究生履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