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7页 |
·课题背景 | 第7-8页 |
·电网电能质量的定义和指标 | 第7-8页 |
·电力谐波检测技术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8页 |
·电力谐波的相关概述 | 第8-10页 |
·谐波的产生 | 第8-9页 |
·谐波的危害 | 第9-10页 |
·本课题的主要任务 | 第10-11页 |
第二章 电网谐波检测方法及分析原理 | 第11-23页 |
·谐波检测方法简介 | 第11-12页 |
·谐波检测分析计算数学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非正弦周期函数的傅立叶三角级数分解 | 第12-13页 |
·傅立叶级数的指数形式 | 第13页 |
·傅立叶变换 | 第13-14页 |
·谐波分析算法的研究 | 第14-18页 |
·离散傅立叶变换(DFT) | 第14-15页 |
·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的实现 | 第15-17页 |
·实序列快速傅立叶变换(FFT)分析谐波 | 第17-18页 |
·时域信号幅值与频域信号幅值的关系 | 第18-19页 |
·傅立叶变换检测误差分析 | 第19-20页 |
·谐波测量原理和电网参数的计算 | 第20-22页 |
·三相电压、电流、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及功率因数的计算 | 第20-21页 |
·谐波含量与谐波含有率的计算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谐波检测与分析系统整体方案设计 | 第23-31页 |
·ARM 处理器在谐波检测与分析系统中的应用 | 第23-24页 |
·设计要求 | 第24-25页 |
·系统开发设计 | 第25-28页 |
·系统开发设计流程 | 第25-26页 |
·系统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 | 第26页 |
·系统硬件开发 | 第26-27页 |
·建立交叉开发环境和软件编码 | 第27页 |
·系统交叉编译和链接及其交叉调试 | 第27页 |
·系统设计原则及扩展性 | 第27-28页 |
·ARM 芯片的选型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四章 谐波数据采集与处理和ARM 的具体实现 | 第31-47页 |
·硬件系统总体设计 | 第31页 |
·硬件电路设计 | 第31-40页 |
·数据同步采集及调理电路 | 第31-33页 |
·硬件同步电路模块 | 第33-36页 |
·电源模块 | 第36-37页 |
·异步串行通信接口模块电路 | 第37-38页 |
·LCD 接口电路 | 第38-39页 |
·JTAG 接口电路 | 第39-40页 |
·键盘接口电路 | 第40页 |
·系统各模块的软件设计 | 第40-43页 |
·测量主程序 | 第41-42页 |
·通信模块软件 | 第42页 |
·LCD 显示模块软件 | 第42-43页 |
·键盘模块软件 | 第43页 |
·抗干扰措施 | 第43-44页 |
·硬件抗干扰措施 | 第43-44页 |
·软件抗干扰措施 | 第44页 |
·系统性能测试 | 第44-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 | 第47-48页 |
·工作总结 | 第47页 |
·不足和展望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录用论文清单 | 第52-53页 |
附录A 本课题设计的电信号检测电路图 | 第53-54页 |
附录B 本课题设计的ARM 管脚配置图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