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气体等离子体通道及其中三次谐波产生的研究历史及现状 | 第12-13页 |
| ·本论文的意义及内容概述 | 第13-1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5-16页 |
| 第二章 超快强激光在气体中的传输及其光学非线性效应 | 第16-35页 |
| ·超快超强激光技术概述 | 第16-18页 |
| ·超快超强激光在气体中的传输 | 第18页 |
| ·等离子体通道的形成机理及其特征参数 | 第18-23页 |
| ·动态空间补偿模型(Dynamic spatial replenishment) | 第18-20页 |
| ·运动焦点模型(Modified moving-focus model) | 第20-21页 |
| ·自导引模型(Self-guided pulse propagation) | 第21-23页 |
| ·等离子体通道的特征参数 | 第23页 |
| ·等离子体通道中的非线性效应 | 第23-28页 |
| ·自聚焦 | 第24-26页 |
| ·自相位调制 | 第26-27页 |
| ·四波混频 | 第27-28页 |
| ·等离子体通道伴随的光物理现象 | 第28-32页 |
| ·超快强激光脉冲在空气中传播时的锥角辐射效应 | 第28-30页 |
| ·超快强激光脉冲在空气中的超连续白光现象 | 第30-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气体等离子体通道中三次谐波产生的基本理论 | 第35-42页 |
| ·气体中等离子体通道产生三次谐波的相位匹配 | 第35-39页 |
| ·气体中等离子体通道产生三次谐波的转换效率 | 第39-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氮气中非共线聚焦双光束三次谐波增强实验研究 | 第42-59页 |
| ·实验装置 | 第43-46页 |
| ·氮气压强对增强效应的影响 | 第46-48页 |
| ·实验方法 | 第46-47页 |
| ·结果分析 | 第47-48页 |
| ·基频光啁啾量对三次谐波的影响 | 第48-52页 |
| ·啁啾 | 第48-50页 |
| ·啁啾对增强影响的实验方法 | 第50页 |
| ·结果分析 | 第50-52页 |
| ·时间延迟对三次谐波增强效应的影响 | 第52-54页 |
| ·零延迟点的确定 | 第52-53页 |
| ·实验及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 ·两束基频光能量对三次谐波增强的影响 | 第54-56页 |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2页 |
| ·总结 | 第59-60页 |
| ·下一步工作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