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符号说明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疲劳裂纹扩展的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单元尺寸优化的研究进展 | 第13页 |
·计算机数值模拟在疲劳断裂学科的应用 | 第13-14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基于损伤的疲劳裂纹扩展理论 | 第16-27页 |
·Jiang-Sehitoglu循环棘轮塑性本构模型 | 第16-21页 |
·屈服准则和塑性流动法则 | 第16-17页 |
·硬化准则 | 第17-21页 |
·双线性本构模型 | 第21页 |
·Jiang损伤模型 | 第21-24页 |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 | 第24-26页 |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16MnR钢疲劳裂纹扩展模拟计算 | 第27-43页 |
·疲劳裂纹扩展模拟 | 第27-28页 |
·材料常数 | 第28页 |
·16MnR钢疲劳裂纹扩展模拟 | 第28-37页 |
·ABAQUS疲劳裂纹扩展模拟程序的编写 | 第29-37页 |
·ABAQUS疲劳裂纹扩展应力应变场模拟计算 | 第37页 |
·ABAQUS疲劳裂纹扩展模拟结果的数据处理 | 第37-42页 |
·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16MnR钢疲劳裂纹扩展单元类型尺寸优化 | 第43-64页 |
·16MnR钢疲劳裂纹扩展实验研究 | 第43-44页 |
·16MnR钢疲劳裂纹扩展算例 | 第44-48页 |
·CT试样建模 | 第45页 |
·CT试样疲劳裂纹扩展模拟计算 | 第45-48页 |
·疲劳裂纹扩展速率与裂纹长度的关系 | 第48-49页 |
·裂纹尖端的迟滞回线 | 第49-51页 |
·Jiang模型有限元计算与试验结果的讨论 | 第51-62页 |
·同一类型单元的不同尺寸的模拟结果 | 第51-60页 |
·同一尺寸单元的不同类型的模拟结果 | 第60-62页 |
·双线性模型有限元计算与试验结果的讨论 | 第62页 |
·小结 | 第62-64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展望 | 第65-66页 |
·模拟程序的通用性 | 第65页 |
·模拟程序的适用性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参与项目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