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性状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
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5页 |
·概述 | 第10-13页 |
·复合地基定义和分类 | 第10-11页 |
·复合地基的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定义及应用现状 | 第13-18页 |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定义 | 第13-15页 |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工程应用进展 | 第15-18页 |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试验研究 | 第18-20页 |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理论研究 | 第20-21页 |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的数值研究 | 第21-22页 |
·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22-23页 |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3页 |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现场大型试验研究 | 第23页 |
·试验数据分析 | 第23-24页 |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稳定性有限元分析 | 第24-25页 |
第二章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基本理论及设计方法 | 第25-44页 |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作用机理 | 第25-30页 |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作用 | 第25页 |
·荷载传递机理研究 | 第25-29页 |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的加固机理 | 第29-30页 |
·土工格栅—土协同作用 | 第30页 |
·桩土应力比 | 第30-35页 |
·饶卫国法 | 第31-33页 |
·基于荷载传递分析法 | 第33-35页 |
·沉降分析 | 第35-37页 |
·PWRC法 | 第35-36页 |
·基于薄板理论的计算方法 | 第36-37页 |
·土工格栅加筋垫层的设计 | 第37-41页 |
·BS8006法 | 第38-39页 |
·Terzaghi法 | 第39-40页 |
·Hewlett&Randolph理论 | 第40页 |
·Carlsson法 | 第40页 |
·Giroud法 | 第40-41页 |
·桩的设计 | 第41-42页 |
·稳定性研究 | 第42-44页 |
第三章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现场试验 | 第44-58页 |
·试验目的 | 第44页 |
·试验场地工程概况 | 第44-49页 |
·工程概况、处理要求及设计 | 第44-48页 |
·试验点情况 | 第48-49页 |
·试验所用设备和测点布置 | 第49-53页 |
·试验所用设备 | 第49-50页 |
·试验测点布置 | 第50-53页 |
·试验过程 | 第53-58页 |
·测点设备埋设 | 第53-54页 |
·试验准备 | 第54页 |
·复合地基静载试验 | 第54-56页 |
·循环荷载试验 | 第56-58页 |
第四章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性状研究 | 第58-72页 |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沉降 | 第58-62页 |
·静载试验沉降分析 | 第58-61页 |
·循环加卸载试验沉降分析 | 第61-62页 |
·桩土应力 | 第62-66页 |
·土工格栅张拉力 | 第66-70页 |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第五章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稳定性分析 | 第72-90页 |
·Plaxis7.2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72-73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73-75页 |
·模型背景 | 第73-74页 |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74-75页 |
·桩承加筋土复合地基失稳破坏模式 | 第75-78页 |
·稳定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78-83页 |
·土工格栅加筋层数及位置的影响 | 第79-80页 |
·土工格栅刚度的影响 | 第80-81页 |
·桩体特性的影响 | 第81-82页 |
·垫层厚度的影响 | 第82-83页 |
·工程实例失稳分析 | 第83-88页 |
·失稳情况介绍 | 第83-84页 |
·原因分析 | 第84-88页 |
·本章小结 | 第88-90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3页 |
·主要结论 | 第90-92页 |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