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ang:两层结构的组合垃圾邮件过滤器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垃圾邮件过滤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页 |
·垃圾邮件定义 | 第9-10页 |
·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的发展过程 | 第10页 |
·垃圾邮件过滤技术的分类比较 | 第10-11页 |
·基于单分类器的垃圾邮件过滤器 | 第11-13页 |
·邮件预处理 | 第12页 |
·模型训练 | 第12-13页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13页 |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第2章 垃圾邮件过滤技术原理和模型 | 第15-31页 |
·向量空间(VSM)模型 | 第15-16页 |
·Na(?)ve Bayes模型 | 第16-17页 |
·K-近邻法 | 第17-18页 |
·部分字符串匹配预测(PPM) | 第18-21页 |
·基于实例映射分类(LLSF)模型 | 第21-24页 |
·支持向量机(SVM) | 第24-28页 |
·Logistic回归模型(LR) | 第28-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TGang组合邮件过滤器的实现 | 第31-65页 |
·商业垃圾邮件过滤器架构 | 第32-43页 |
·IronPort | 第32-36页 |
·Ciphertrust | 第36-38页 |
·Barracuda Networks | 第38-43页 |
·TGang过滤器的构架 | 第43-64页 |
·TGang的构架介绍 | 第45-46页 |
·TGang实现的关键技术 | 第46-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4章 实验结果与比较 | 第65-70页 |
·评测指标 | 第65-67页 |
·传统的评测指标 | 第65-66页 |
·比赛评测指标 | 第66-67页 |
·实验结果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0-72页 |
·总结 | 第70页 |
·未来工作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作者简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