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危机下的公共产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研究思路 | 第11页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创新点和重难点 | 第12-15页 |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研究重难点 | 第13-15页 |
2 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 第15-19页 |
·公共危机概念的界定 | 第15-16页 |
·公共产品—一个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3 应急性公共产品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 第19-27页 |
·应急性公共产品概述 | 第19-23页 |
·应急性公共产品概念的提出 | 第19页 |
·应急性公共产品的特征界定 | 第19-22页 |
·与传统公共产品概念的甄别 | 第22-23页 |
·应急性公共产品的效应分析 | 第23-24页 |
·稳定效应与刺激效应 | 第23页 |
·福利主义的比较静态分析 | 第23-24页 |
·应急性公共产品的再分类 | 第24-27页 |
·两种类型及其分类依据 | 第24-25页 |
·两种产品的比较—时间和风险的解释 | 第25-27页 |
4 应急性公共产品的供给研究 | 第27-46页 |
·应急性公共产品的供给逻辑 | 第27-31页 |
·公共危机发展的路径模型分解—宏观视角 | 第27-28页 |
·公共危机下的群体行为分析—基于演化博弈视角 | 第28-31页 |
·应急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探讨 | 第31-37页 |
·应急性公共产品的供需特征及范围 | 第31-34页 |
·各种方式的比较及最优路径的确定 | 第34-37页 |
·应急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设计 | 第37-42页 |
·应急性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因素 | 第37-39页 |
·应急性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基本设计 | 第39-42页 |
·应急性公共产品的供给的有效性评价 | 第42-46页 |
·已有评价模式概述 | 第42页 |
·应急性公共产品的评价模式探讨 | 第42-46页 |
5 中外应急性公共产品供给的研究与评析 | 第46-58页 |
·应急性公共产品的供给案例—以美国为例 | 第46-48页 |
·美国应对公共危机的做法 | 第46-47页 |
·美国模式的评析 | 第47-48页 |
·我国应急性公共产品的供给研究 | 第48-58页 |
·应急性公共产品供给的典型案例 | 第48-52页 |
·我国应急性公共产品供给的实证尝试 | 第52-58页 |
6 我国应急性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政策建议 | 第58-68页 |
·本文的基本结论 | 第58-59页 |
·我国应急性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分析 | 第59-60页 |
·构建和完善我国应急性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政策建议 | 第60-68页 |
·建立与完善公共应急法律体系 | 第61-62页 |
·实现全方位的应急性公共产品供给链管理 | 第62-64页 |
·确立事先预警与事后评价的约束机制 | 第64-66页 |
·转变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 第66页 |
·加强国际协同与合作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附录 | 第73-74页 |
后记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