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11页 |
Abstract | 第11-13页 |
前言 | 第13-23页 |
第一部分 传统发酵乳酪制作中乳清的成分分析 | 第23-31页 |
1. 材料和方法 | 第23-27页 |
·样品采集与仪器 | 第23页 |
·主要仪器 | 第23-24页 |
·检测方法和依据 | 第24-27页 |
2. 结果 | 第27-30页 |
3. 小结 | 第30-31页 |
第二部分 TFCW 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内皮保护作用 | 第31-48页 |
一、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的建立 | 第31-3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1-33页 |
·动物与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一(高脂饲料自由摄入+内皮损伤)的建立 | 第32页 |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二(高脂乳剂灌胃+内皮损伤)的建立 | 第32页 |
·指标的测定 | 第32-33页 |
2. 病理标本制作及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评分标准 | 第33页 |
3. 统计学处理 | 第33页 |
4. 实验结果 | 第33-35页 |
二、TFCW 对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 第35-4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5-36页 |
·动物与实验材料 | 第35页 |
·动物分组及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 第35页 |
·指标的测定 | 第35-36页 |
2. 病理标本制作及主动脉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评分标准 | 第36页 |
3. 实验结果 | 第36-41页 |
三、TFCW 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内皮的保护作用 | 第41-4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1-42页 |
·实验动物与试剂 | 第41页 |
·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二(高脂乳剂灌胃+内皮损伤 | 第41页 |
·各种指标的测定 | 第41-42页 |
2. 统计学处理 | 第42页 |
3. 实验结果 | 第42-46页 |
4. 小结 | 第46-48页 |
第三部分 TFCW 的抗实验性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 | 第48-69页 |
一、TFCW 的抗炎作用和抗氧化作用 | 第48-5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8-49页 |
·动物 | 第48页 |
·药物 | 第48页 |
·试剂 | 第48页 |
·仪器 | 第48页 |
·方法 | 第48-49页 |
·统计学处理 | 第49页 |
2. 结果 | 第49-54页 |
3. 小结 | 第54-55页 |
二、TFCW 对动脉粥样硬化兔VCAM 一1 及ICAM 一1 的影响 | 第55-6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5-56页 |
·实验动物与试剂 | 第55页 |
·新西兰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 | 第55-56页 |
·各种指标的测定 | 第56页 |
2. 统计学处理 | 第56-57页 |
3. 实验结果 | 第57-65页 |
4. 小结 | 第65-66页 |
三、TFCW 和乳酪乳清醇提取物对大鼠载脂蛋白 APo-AI 及清道夫受体sR-BI 间相互作用的影响 | 第66-6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6-69页 |
·质粒菌株酵母双杂交系统 | 第66-67页 |
·工具酶和主要试剂 | 第67页 |
·仪器 | 第67-69页 |
小结 | 第69-70页 |
讨论 | 第70-85页 |
致射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103页 |
综述 | 第103-11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19-120页 |
个人简历 | 第120-122页 |
导师评阅表 | 第12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