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引言 | 第10-17页 |
| 1 羊泰勒虫病 | 第10页 |
| 2 羊泰勒虫病原学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 ·病原种类 | 第10-11页 |
| ·病原形态 | 第11页 |
| 3 羊泰勒虫病的分布和危害 | 第11-12页 |
| 4 羊泰勒虫病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 ·病原学诊断 | 第12-13页 |
| ·血清学诊断 | 第13-14页 |
| ·分子生物学诊断 | 第14页 |
| 5 羊泰勒虫病防治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 ·预防 | 第14-15页 |
| ·治疗 | 第15页 |
|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1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17-28页 |
| 1 材料 | 第17-20页 |
| ·被检材料采集 | 第17页 |
| ·特异性试验所需材料 | 第17页 |
| ·菌种与质粒 | 第17-18页 |
| ·试剂 | 第18页 |
| ·试验用溶液及其配制 | 第18-19页 |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19-20页 |
| 2 方法 | 第20-28页 |
| ·血液涂片检查 | 第20页 |
| ·模板DNA的提取 | 第20-21页 |
|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第21页 |
| ·PCR反应 | 第21-22页 |
| ·PCR产物的纯化回收 | 第22页 |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2-23页 |
| ·连接反应 | 第23页 |
| ·重组质粒DNA的转化 | 第23页 |
| ·克隆的筛选 | 第23页 |
| ·质粒DNA的小量制备——碱裂解法 | 第23-24页 |
| ·重组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24-25页 |
| ·阳性质粒的PCR鉴定 | 第25页 |
| ·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25页 |
| ·常规PCR方法的建立 | 第25-26页 |
| ·半套式PCR方法的建立 | 第26-27页 |
| ·不同PCR方法对羊泰勒虫检测结果的比较 | 第27页 |
| ·应用半套式PCR方法对吉林省珲春地区羊泰勒虫病流行情况初步调查 | 第27-28页 |
| 结果 | 第28-45页 |
| 1 血液涂片结果 | 第28页 |
| 2 不同方法提取总DNA结果 | 第28页 |
| 3 PCR扩增结果 | 第28-29页 |
| 4 目的基因的克隆 | 第29页 |
| 5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29-31页 |
| 6 序列测定及分析 | 第31-36页 |
| 7 常规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 第36-39页 |
| 8 半套式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 第39-40页 |
| 9 不同PCR方法对羊泰勒虫检测结果的比较 | 第40-43页 |
| 10 应用半套式PCR方法对吉林省珲春地区羊泰勒虫病流行情况初步调查 | 第43-45页 |
| 讨论 | 第45-49页 |
| 1 羊泰勒虫吉林分离株18S rRNA基因序列分析 | 第45页 |
| 2 羊泰勒虫吉林分离株表面蛋白基因序列分析 | 第45-46页 |
| 3 血液中DNA提取方法对虫体基因组DNA质量的影响 | 第46页 |
| 4 羊泰勒虫病两种常规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 第46页 |
| 5 羊泰勒虫病半套式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 第46-47页 |
| 6 不同PCR方法对羊泰勒虫检测结果的比较 | 第47页 |
| 7 应用半套式PCR方法对吉林省珲春地区羊泰勒虫病流行情况初步调查 | 第47-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作者简介 | 第56-57页 |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