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6页 |
第一节 选题、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8-11页 |
一、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二、选题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 第9-10页 |
三、研究视点与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第二节 论文的研究框架与基本内容 | 第11-16页 |
一、基本思路与研究框架 | 第11-13页 |
二、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13-16页 |
第二章 理论回顾与述评 | 第16-51页 |
第一节 微观经济学视角下消费行为理论述评 | 第16-28页 |
一、基于消费方式的理论综述 | 第16-23页 |
二、边际效用理论的文献综述 | 第23-28页 |
第二节 宏观经济学视角下的消费行为理论述评 | 第28-39页 |
一、基于现期收入与确定性分析的时代 | 第28-34页 |
二、基于预期收入与确定性分析的阶段 | 第34-39页 |
第三节 消费行为理论的最新发展动态 | 第39-51页 |
一、理性预期与LC-PIH 相结合的RELC-PIH | 第39-42页 |
二、消费行为理论的新发展——不确定性与预期消费的时代 | 第42-51页 |
第三章 不同经济体制下的农村居民消费者行为分析 | 第51-64页 |
第一节 新古典理论对于消费行为的内外部环境设定 | 第51-54页 |
一、新古典理论对于消费者行为的外部环境设定 | 第51-53页 |
二、新古典理论对于消费者行为的内在设定 | 第53-54页 |
第二节 不同经济体制下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特征分析 | 第54-64页 |
一、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阶段划分 | 第54-55页 |
二、不同历史阶段消费行为的特征分析 | 第55-64页 |
第四章 经济转轨时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假说 | 第64-87页 |
第一节 西方消费理论解释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局限性 | 第64-70页 |
一、传统消费理论对于解释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局限性 | 第64-67页 |
二、现代消费理论对于解释我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局限性 | 第67-70页 |
第二节 经济转轨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假说 | 第70-87页 |
第五章 经济转轨期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假说的实证检验 | 第87-102页 |
第一节 假说1 的实证检验 | 第87-89页 |
第二节 假说2 的实证检验 | 第89-91页 |
第三节 假说3 的实证检验 | 第91-97页 |
第四节 假说4 的实证检验 | 第97-102页 |
第六章 农村居民消费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102-140页 |
第一节 居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影响的机理透视 | 第102-108页 |
一、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与间接拉动作用 | 第103-105页 |
二、消费对人力资本的创造作用 | 第105-107页 |
三、消费需求在经济波动中具有稳定器的作用 | 第107页 |
四、经济体制的变化使消费需求成为引导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因变为可能 | 第107-108页 |
第二节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变动的综合评价 | 第108-131页 |
一、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评价 | 第108-116页 |
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评价 | 第116-131页 |
第三节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131-140页 |
一、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实证分析 | 第131-137页 |
二、中国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稳定作用的实证分析 | 第137-140页 |
第七章 政府引导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与政策耦合 | 第140-167页 |
第一节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制约因素分析 | 第140-147页 |
一、从供给方面来看,根本原因是公共产品供给与消费品供给不适应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 | 第140-142页 |
二、从需求角度来说,主要源于农村居民的消费率较低,消费倾向下降幅度较快 | 第142-147页 |
第二节 政府引导农村居民消费的宏观经济政策效应评价 | 第147-154页 |
一、我国政府已采取的关于“三农”问题与农民消费问题的相关政策措施 | 第147-149页 |
二、政府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政策的效应评价 | 第149-154页 |
第三节 政府引导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导向与政府耦合 | 第154-167页 |
一、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第154-156页 |
二、加快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减缓城乡分配差距加大对消费的影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农村”,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 第156-157页 |
三、提高政策改革方案的透明度,稳定居民收入消费预期,扩大即期消费 | 第157-158页 |
四、完善信用制度,开拓农村居民的信贷市场,实现由自我积累型滞后消费向信用支持型提前消费的转化 | 第158-162页 |
五、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为农村居民营造一个公平、放心的消费环境 | 第162-163页 |
六、政府引导企业开拓市场调整产品和产业结构,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满足农民消费需求 | 第163-164页 |
七、加快城镇化进程,扩大消费需求 | 第164-167页 |
结论 | 第167-169页 |
参考文献 | 第169-181页 |
攻博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其他相关成果 | 第181-182页 |
论文摘要 | 第182-186页 |
ABSTRACT | 第186-191页 |
致谢 | 第1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