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城市与市政经济论文--城市经济管理论文--城市土地开发与利用论文

长春市地价动态监测点配置建设研究

内容提要第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一) 国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二) 我国地价监测点研究现状第13-15页
 三、研究区域概况第15-21页
  (一) 区位关系和行政区划第15-16页
  (二) 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第16-17页
  (三) 城市性质和职能第17页
  (四) 社会经济概况第17-18页
  (五) 城市结构和城市建设第18页
  (六) 城市规模第18页
  (七) 城市用地增长第18页
  (八) 交通条件第18-19页
  (九) 环境条件第19-21页
第二章 相关理论概述第21-36页
 一、地价监测点设置的理论依据第21-26页
  (一) 均质地域原理第21页
  (二) 替代原理第21页
  (三) 供求原理第21页
  (四) 收益递增递减原理第21-22页
  (五) 中心、边缘效应及区位变动原理第22页
  (六) 距离衰减原理第22-23页
  (七) 价格影响因素理论第23页
  (八) 地租地价理论第23-24页
  (九) 区位理论第24-26页
 二、地价监测点概念、作用及指标体系第26-31页
  (一) 地价监测点的概念第26-27页
  (二) 地价监测点的作用第27-28页
  (三) 地价监测点特征及指标体系第28-31页
 三、地价监测点配置的原则第31-33页
  (一) 代表性原则第31页
  (二) 一般性原则第31-32页
  (三) 确定性原则第32页
  (四) 稳定性原则第32-33页
  (五) 可操作性原则第33页
  (六) 合理分布性原则第33页
 四、地价监测点空间配置概述第33-36页
  (一) 地价监测点空间配置的内容第33-34页
  (二) 地价监测点定量配置和定位配置的关系第34页
  (三) 地价监测点配置的国家标准第34-36页
第三章 长春市地价动态监测点定量配置第36-65页
 一、基于分层抽样法的定量配置第36-39页
  (一) 分层抽样法定量配置的基本原理第36页
  (二) 分层抽样的原则第36-37页
  (三) 样本数量的确定方法第37-39页
 二、基于分层抽样法的定量配置第39-43页
  (一) 基本思路第39页
  (二) 技术路线第39-40页
  (三) 地价监测点定量分配的步骤第40-43页
 三、长春市地价动态监测点定量配置方案第43-65页
  (一) 长春市2006年土地级别与基准地价更新成果简述第43-47页
  (二) 长春市地价监测点定量配置第47-59页
  (三) 定量配置方案合理性分析第59-65页
第四章 长春市地价监测点定位配置第65-79页
 一、地价监测点的定位配置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第65-66页
  (一) 基本思路第65-66页
  (二) 技术路线第66页
 二、地价监测点定位配置的方法步骤第66-67页
 三、长春市地价监测点定位配置方案第67-79页
  (一) 确定标志分值第68页
  (二) 选择标志单元第68-69页
  (三) 长春市地价监测点定位配置方案第69-79页
第五章 长春市地价监测点地价评估第79-95页
 一、地价监测点地价评估概述第79-82页
  (一) 监测点地价内涵和关键技术参数第79-80页
  (二) 监测点地价影响因素分析第80-82页
 二、长春市地价监测点地价内涵的确定第82-83页
 三、长春市地价监测点地价评估的方法第83-87页
  (一) 收益还原法第83-84页
  (二) 市场比较法第84-85页
  (三) 成本逼近法第85-86页
  (四) 剩余法第86-87页
 四、长春市地价监测点的地价评估实例第87-95页
第六章 结束语第95-96页
参考文献第96-99页
摘要第99-101页
ABSTRACT第101-104页
致谢第104-105页
导师与作者简介第105页

论文共10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李雅普诺夫指数的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下一篇:话务量时间序列预测方法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