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前言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4页 |
第一部分 中医延缓衰老学发展源流及现代研究情况 | 第9-14页 |
1 中医延缓衰老学的发展源流 | 第9-11页 |
·春秋以前——萌芽实践期 | 第9页 |
·春秋战国至晋唐——形成发展期 | 第9-10页 |
·宋代及金元时期——创新充实期 | 第10-11页 |
·明清时期——成熟普及期 | 第11页 |
2 中医延缓衰老学理论的现代研究情况 | 第11-14页 |
·中医学衰老机理的现代研究 | 第11-13页 |
·主虚说 | 第11-12页 |
·主虚实说 | 第12-13页 |
·中医延缓衰老学治法及方药的现代研究 | 第13-14页 |
实验研究 | 第14-25页 |
第二部分 龚廷贤延缓衰老理论研究 | 第14-18页 |
1 龚廷贤生平的研究 | 第14页 |
2 龚廷贤老年学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3 龚廷贤延缓衰老的理论研究 | 第16-18页 |
·肾虚是衰老的主要原因,延缓衰老当以补肾为主 | 第16页 |
·脾胃是后天之本,延缓衰老当顾护脾胃 | 第16-17页 |
·衰老并非纯属虚证,延缓衰老应注意通瘀导滞 | 第17页 |
·精神情志与衰老密切相关,延缓衰老尚需时时调神养性 | 第17-18页 |
第三部分 龚廷贤延缓衰老用药规律研究 | 第18-25页 |
1 整理方法及项目 | 第18页 |
2 统计结果 | 第18-22页 |
3 龚廷贤延缓衰老用药特点分析 | 第22-25页 |
·补虚为主 | 第22-23页 |
·针对病因,重视补虚 | 第22页 |
·阴阳双补,偏重补阳 | 第22-23页 |
·祛邪为辅,预防老年病 | 第23页 |
·重视五脏,尤重脾肾 | 第23-24页 |
·虚实夹杂,行气活血 | 第24页 |
·关于某些药物的应用 | 第24-25页 |
结论 | 第25-26页 |
致谢 | 第26-27页 |
参考文献 | 第27-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