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世界各国文化与文化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文化专题研究论文

社火文化研究--以宝鸡县天王镇社火为个案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上·考察篇第9-160页
 1 绪论第9-16页
   ·关于选题第9-12页
     ·选题的缘起第9-10页
     ·有关研究状况第10-12页
   ·研究方法第12-14页
  注释第14-16页
 2 社火考察第16-78页
   ·考察计划及实施第16-18页
     ·考察的思路第16页
     ·考察的步骤第16-18页
   ·宝鸡县及天王镇的历史、地理背景第18-19页
   ·天王镇社火考察第19-76页
     ·天王村、曹家沟村、胥家村、党家堡村简介第19-22页
     ·天王镇社火的历史与现状第22-24页
     ·游演内容和程序第24-30页
     ·组织管理第30-39页
     ·“谋故事”第39-42页
     ·化妆第42-48页
     ·脸谱第48-51页
     ·财务管理第51-55页
     ·“箱子”第55-62页
     ·高芯第62-68页
     ·锣鼓第68-72页
     ·社火艺人与“交子”第72-76页
  注释第76-78页
 附录:第78-132页
  1 采访人员名单第78-79页
  2 社火脸谱形象考释第79-86页
  3 社火装扮故事第86-132页
   ① 宝鸡县天王村2004年正月十五社火装扮内容第86-87页
   ② 宝鸡县胥家村2005年正月十一日社火装扮内容第87-90页
   ③ 宝鸡县党家堡村历年社火故事内容第90-99页
   ④ 长安县冯村社火剧目100桌第99-132页
 附图:第132-160页
  1 同治谱第132-134页
  2 光绪谱第134-135页
  3 王世全谱第135-136页
  4 曹蛮儿祖父谱第136页
  5 唐子魁谱第136-139页
  6 马曲村谱第139-142页
  7 胡百川谱第142-148页
  8 杨锁谱第148-149页
  9 王世全收藏谱第149-150页
  10 贾浩全谱第150页
  11 王彩傲谱第150-151页
  12 曹蛮儿谱第151-154页
  13 唐喜全谱第154-155页
  14 陇县河沟寨谱第155-156页
  15 李继友收藏谱第156-157页
  16 武天荣谱第157-160页
下·研究篇(一)第160-247页
 社火脸谱研究第161页
 1 社火脸谱朔源第161-173页
   ·假面的产生和发展第162-166页
   ·戏曲脸谱的产生和发展第166-170页
   ·社火脸谱的产生和发展第170-173页
 2 社火脸谱的形象第173-185页
   ·神话故事类第174-176页
   ·演义小说类第176-184页
   ·戏曲类第184-185页
 3 社火脸谱的图式结构第185-205页
   ·脸型第185-188页
   ·“眼窍”第188-192页
   ·眉第192-194页
   ·“鼻花第194-196页
   ·嘴第196-198页
   ·脸颊第198-199页
   ·额第199-200页
   ·图符标志第200-205页
 4 社火脸谱的色彩第205-215页
   ·色彩的象征性第205-210页
   ·色彩的象征性涵义第210-215页
 5 社火脸谱各形式要素的配合第215-226页
   ·脸型与眼窍的配合第215-217页
   ·色彩与眼窍的配合第217-218页
   ·眼与眉的配合第218-221页
   ·脸谱与服饰的配合第221-226页
 6 社火脸谱的风格演变第226-232页
   ·局部纹饰比较第226-229页
     ·眉的比较第226-227页
     ·鼻的比较第227-228页
     ·脸颊的比较第228-229页
   ·整体比较第229-232页
 7 社火脸谱与戏曲脸谱的比较第232-242页
   ·社火脸谱与戏曲脸谱的同异关系及其由来第232-233页
   ·社火脸谱与戏曲脸谱的同与异第233-242页
     ·图式结构的同与异第233-239页
     ·纹饰与色彩的同与异第239-242页
 8 社火脸谱的符号与程式特征及其文化根源第242-245页
   ·符号与程式的“花”化第242-244页
   ·符号与程式的文化根源第244-245页
 注释第245-247页
下·研究篇(二)第247-298页
 1 社火的文化沉积结构第247-285页
   ·社火正义第247-250页
     ·几种社火的别称第247-248页
     ·社火正义第248-250页
   ·社火的文化沉积结构第250-278页
     ·底层——社、傩文化层第250-271页
     ·中间层——前戏曲文化层第271-275页
     ·上层——戏曲文化层第275-278页
  注释第278-285页
 2 社火的社会文化功能第285-298页
   ·娱乐功能第285-288页
   ·宗教功能第288-293页
   ·基层社会组织功能第293-297页
     ·中国乡村社会的权力结构第294页
     ·血缘宗族势力与乡绅势力的结合第294-295页
     ·民权、帮权与皇权、绅权、族权的制衡第295-296页
     ·社火的民权性质第296-297页
  注释第297-298页

论文共2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路背景下的南疆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生活研究
下一篇:南越国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