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思路 | 第10页 |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技术路线 | 第11页 |
·相关概念内涵 | 第11-13页 |
·居住空间 | 第11-12页 |
·居住空间分异 | 第12页 |
·混合居住社区 | 第12-13页 |
·本章小结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国内外居住空间分异研究 | 第14-23页 |
·国外居住空间分异研究 | 第14-18页 |
·生态学派 | 第14页 |
·经济学派 | 第14-15页 |
·行为学派 | 第15-16页 |
·都市人类学派 | 第16页 |
·制度学派 | 第16-17页 |
·政治经济学派 | 第17-18页 |
·国内居住空间分异研究 | 第18-22页 |
·居住空间结构及其分异研究 | 第18-20页 |
·居住空间分异机制及其动力的研究 | 第20-21页 |
·居住空间分异程度的研究 | 第21页 |
·居住空间分异对策的研究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及其社会化结果研究 | 第23-28页 |
·概念解析 | 第23-24页 |
·居住空间分异与社会分化的互动关系 | 第24-25页 |
·居住空间分异的社会化表现 | 第25-26页 |
·稳定性 | 第25页 |
·生态空间势位与社会阶层的等效性 | 第25页 |
·迁移与社会流动的互动 | 第25-26页 |
·异质性与不平等 | 第26页 |
·居住空间分异的社会化结果 | 第26-27页 |
·居住空间分异成为阶层分异的标志 | 第26页 |
·居住空间分异强化、丰富社会分化的内涵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昆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现状 | 第28-43页 |
·昆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社会背景 | 第28-30页 |
·经济所有制形式的转变 | 第28-29页 |
·社会劳动分工引起的社会阶层分化 | 第29页 |
·居民个体择居行为的不同 | 第29页 |
·城市规划思想与城市发展方式的影响 | 第29-30页 |
·昆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现状 | 第30-42页 |
·研究区域与样本分类 | 第30-32页 |
·研究区域 | 第30页 |
·样本分类 | 第30-32页 |
·昆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特征 | 第32-42页 |
·昆明居住空间分异呈总体蔓延式特征 | 第32-36页 |
·昆明居住空间呈"板块"式分异 | 第36-40页 |
·昆明居住空间"同心圆式"分异现象日趋明显 | 第40-41页 |
·局部存在混合居住现象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五章 昆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内在机制研究 | 第43-58页 |
·昆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力机制 | 第43-55页 |
·经济动力机制 | 第43-48页 |
·居住空间需求与迁居 | 第43-46页 |
·开发商住房供给与选址 | 第46-47页 |
·城市产业结构的转变 | 第47页 |
·交通技术的变革 | 第47-48页 |
·行政动力机制 | 第48-51页 |
·城市规划的调控 | 第48-49页 |
·空间发展政策的作用 | 第49页 |
·土地、住房制度改革等政策的影响 | 第49-51页 |
·社会动力机制 | 第51-55页 |
·社会结构的分层 | 第51-53页 |
·家庭结构的不同 | 第53页 |
·居民消费心理与习惯的差异 | 第53-55页 |
·昆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内在机制的空间作用过程 | 第55-57页 |
·市场竞争与政府调控的混合作用过程 | 第55-56页 |
·居住空间的渗透演替过程 | 第56-57页 |
·家庭生活周期的作用过程 | 第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六章 昆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不利影响与调控策略 | 第58-71页 |
·昆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带来的不利影响 | 第58-62页 |
·引致社会隔离程度加深 | 第58-59页 |
·导致社会福利损失 | 第59页 |
·形成社会不稳定隐患 | 第59-60页 |
·加速城市居住空间的蔓延式发展和郊区居住松散化 | 第60-61页 |
·有碍和谐社会的建立 | 第61页 |
·影响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 第61-62页 |
·昆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调控策略 | 第62-69页 |
·通过城市规划引导城市居住空间良性分异 | 第62-63页 |
·通过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弱化城市居住隔离 | 第63-64页 |
·适当发展边缘区、城郊结合部有关产业 | 第64页 |
·实行居住社区组团式发展方针 | 第64-65页 |
·一定范围内推行混合居住模式 | 第65-69页 |
·混合居住的社会效果辨析 | 第65-67页 |
·混合居住的可行性分析 | 第67-68页 |
·混合居住项目实施的关键策略 | 第68-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附录A | 第77-78页 |
附录B | 第78-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