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7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1-15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1页 |
·人居环境科学 | 第11-12页 |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 第12-15页 |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5-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研究框架 | 第15-17页 |
第二章 社区与社区居住舒适度 | 第17-26页 |
·社区 | 第17-22页 |
·社区的概念与发展 | 第17-20页 |
·社区理论的发展与探索 | 第20-22页 |
·社区居住舒适度 | 第22-26页 |
·社区居住舒适度的概念 | 第22-24页 |
·社区居住舒适度的影响因素 | 第24-26页 |
第三章 影响因素之一:社区人口规模 | 第26-32页 |
·关于社区人口规模的理论研究 | 第26-29页 |
·“一条街的层次” | 第27页 |
·“步行区”的层次 | 第27-28页 |
·“邻里单位”的层次 | 第28页 |
·“城市社区”的层次 | 第28-29页 |
·从社区居住舒适度的角度论社区人口规模 | 第29-31页 |
·从生理需求的角度论社区人口规模 | 第29-30页 |
·从心理需求的角度论社区人口规模 | 第30-31页 |
·宜居社区的人口合理规模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影响因素之二:社区生态居住环境 | 第32-54页 |
·社区绿化环境 | 第32-36页 |
·社区绿化环境概述 | 第32-34页 |
·提高社区绿化环境质量的途径 | 第34-36页 |
·社区声环境 | 第36-39页 |
·社区声环境概述 | 第36-37页 |
·保证适宜社区声环境的途径 | 第37-39页 |
·社区水环境 | 第39-42页 |
·社区水环境概述 | 第39页 |
·优化社区水环境的途径 | 第39-42页 |
·社区光环境 | 第42-43页 |
·社区光环境概述 | 第42页 |
·营造宜居社区光环境的途径 | 第42-43页 |
·社区热环境 | 第43-46页 |
·社区热环境概述 | 第43-44页 |
·实现舒适社区热环境的途径 | 第44-46页 |
·社区气环境 | 第46-49页 |
·社区气环境概述 | 第46-47页 |
·改善社区气环境的途径 | 第47-49页 |
·社区生态环境居住舒适度评价标准 | 第49-54页 |
第五章 影响因素之三:社区人文环境与心理环境 | 第54-76页 |
·社区交往 | 第54-64页 |
·社区交往的概念及其基本观点 | 第54-55页 |
·实现社区交往的必要性 | 第55-56页 |
·实现社区交往的主要途径 | 第56-62页 |
·实现社区交往的应用研究 | 第62-64页 |
·社区特性 | 第64-68页 |
·社区特性的概念及其基本观点 | 第64页 |
·社区特性的影响因素 | 第64-65页 |
·创建社区特性的主要途径 | 第65-67页 |
·创建社区特性的应用研究 | 第67-68页 |
·社区归属感 | 第68-74页 |
·社区归属感的概念及其基本观点 | 第69页 |
·社区归属感的影响因素 | 第69-70页 |
·营造社区归属感的主要途径 | 第70-72页 |
·营造社区归属感的应用研究 | 第72-74页 |
·社区人文环境与心理环境居住舒适度评价标准 | 第74-76页 |
第六章 案例分析 | 第76-92页 |
·天津万科水晶城概况 | 第76-83页 |
·天津万科水晶城社区人口规模概述 | 第76-77页 |
·天津万科水晶城生态居住环境概述 | 第77-80页 |
·天津万科水晶城社区人文环境与心理环境概述 | 第80-83页 |
·天津万科水晶城社区居住舒适度评价 | 第83-91页 |
·天津万科水晶城社区人口规模居住舒适度评价 | 第83-84页 |
·天津万科水晶城社区生态居住环境居住舒适度评价 | 第84-89页 |
·天津万科水晶城社区人文环境与心理环境居住舒适度评价 | 第89-91页 |
·评价标准实用性之总结与思考 | 第91-92页 |
结语 | 第92-94页 |
参考文献 | 第94-97页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