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地巫文化与《楚辞》的关系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前言 | 第9-13页 |
(一)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9-11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第一节 关于文化的内容 | 第13-17页 |
一、文化的界定 | 第13-14页 |
二、文化的特征 | 第14-17页 |
(一) 文化的共享性 | 第14-15页 |
(二) 文化的习得性 | 第15页 |
(三) 文化的变迁性 | 第15页 |
(四) 文化的互溶性 | 第15-17页 |
第二节 关于巫文化的内容 | 第17-22页 |
一、巫文化的涵义 | 第17-18页 |
二、巫文化的内容 | 第18-19页 |
三、巫文化的特征 | 第19-20页 |
四、巫文化的作用 | 第20-22页 |
(一) 社会凝聚作用 | 第20-21页 |
(二) 文化传承作用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巴地的巫文化 | 第22-39页 |
一、巴文化的界定 | 第22-28页 |
(一) 巴的涵义 | 第22-23页 |
(二) 巴人的来源 | 第23-25页 |
(三) 巴文化的定义 | 第25-28页 |
二、巴文化的内容及基本特点 | 第28-32页 |
(一) 物质文化 | 第29页 |
(二) 非物质文化 | 第29-30页 |
(三) 巴文化的基本特点 | 第30-32页 |
三、巴地巫文化的内容 | 第32-39页 |
(一) 鬼教 | 第33页 |
(二) 艺术和文学 | 第33-34页 |
(三) 虎崇拜 | 第34-36页 |
(四) 巫师崇拜 | 第36-38页 |
(五) 人祭,禁忌 | 第38-39页 |
第四节 巴地巫文化对《楚辞》的影响 | 第39-55页 |
一、巴文化与楚文化的地域 | 第39-44页 |
(一) 巴文化的地域 | 第39-41页 |
(二) 楚文化的地域 | 第41-42页 |
(三) 巴与楚的交往史 | 第42-44页 |
二、《楚辞》中的巫文化因素 | 第44-51页 |
(一) 《离骚》中的浪漫手法与古代巫术思想 | 第44-45页 |
(二) 原始祭祀歌曲《九歌》 | 第45-49页 |
(三) 《大招》、《招魂》与招魂仪式 | 第49-51页 |
三、巴地巫文化对《楚辞》的影响 | 第51-55页 |
(一) 巴楚文化的相同因素 | 第51-52页 |
(二) 巴地巫文化对《楚辞》的影响 | 第52-55页 |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在校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