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前言 | 第12页 |
2 研究概况 | 第12-20页 |
·树冠的光质分布 | 第12-14页 |
·光质的概念及特征 | 第12-13页 |
·树冠内光质分布的影响因素 | 第13页 |
·影响光质的时空因素 | 第13页 |
·树体辐射对光质的影响 | 第13页 |
·地表逆辐射对光质的影响 | 第13页 |
·树冠内光质分布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光合作用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光合主要指标 | 第14-15页 |
·影响光合主要指标的因素 | 第15页 |
·树冠内光合作用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树冠内不同部位果实品质的差异性 | 第16页 |
·光质、光合、果实品质三者的相互关系研究概况 | 第16-20页 |
·光质与光合 | 第16-17页 |
·光质与果实品质 | 第17-19页 |
·光质对糖、酸含量的影响 | 第17页 |
·光质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 | 第17-18页 |
·光质对果实着色的影响 | 第18-19页 |
·光合作用与果实品质 | 第19-20页 |
3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0页 |
4 材料与方法 | 第20-24页 |
·园地 | 第20页 |
·试材 | 第20-21页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1页 |
·试验设计与方法 | 第21-23页 |
·试验一:田间生态学和生物学指标观测 | 第21页 |
·试验二:树冠不同部位的光质测定 | 第21-22页 |
·试验三:树冠不同部位的光合测定 | 第22页 |
·试验四:树冠不同部位果实品质的实验室测定 | 第22-23页 |
·试验设计 | 第22页 |
·果肉主要品质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2-23页 |
·果皮主要品质指标的测定方法 | 第23页 |
·统计分析方法 | 第23-24页 |
5 结果与分析 | 第24-36页 |
·树冠内不同部位的光质分布 | 第24-29页 |
·树冠不同部位290~1100nm光谱绝对辐射能分布 | 第24-25页 |
·树冠不同部位可见光(400-750nm)绝对辐射能分布 | 第25-26页 |
·不同光质占相应部位总辐射能百分率的冠内分布 | 第26-27页 |
·290nm-1100nm不同光质占相应部位总辐射能百分率 | 第26页 |
·400nm-750nm不同光质占相应部位总辐射能百分率 | 第26-27页 |
·不同光质所占该光种树冠内辐射能总和百分率的冠内分布 | 第27-29页 |
·不同光质占该光质树冠内辐射能总和百分率的冠内分布 | 第28页 |
·400nm-750nm不同光质所占该光质树冠内辐射能总和百分率的冠内分布 | 第28-29页 |
·树冠内不同部位果实主要品质指标的差异性 | 第29-31页 |
·树冠不同部位果实主要品质指标的差异性比较 | 第29-30页 |
·不同树冠部位果皮色素含量分配百分率比较 | 第30-31页 |
·树冠内不同部位主要光合指标差异 | 第31页 |
·光质、光合作用、果实品质的相关性分析 | 第31-36页 |
·光质与果实主要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31-34页 |
·光质绝对辐射能分布与果实主要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31-32页 |
·不同光质占相应部位总辐射百分率与果实主要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32-34页 |
·光质与主要光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34-36页 |
·光质绝对辐射能分布与主要光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34-35页 |
·不同光质辐射能占相应部位总辐射百分率与光合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35-36页 |
·主要光合指标与果实主要品质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 第36页 |
6 讨论 | 第36-39页 |
·树冠内不同部位的光质构成差异 | 第36-37页 |
·树冠内不同部位的主要光合指标差异 | 第37页 |
·树冠内不同部位的果实主要品质指标差异 | 第37-38页 |
·光质与主要光合指标的相关性 | 第38页 |
·光质与果实主要品质指标的相关性 | 第38-39页 |
·主要光合指标与果实主要品质指标的相关性 | 第39页 |
7 结论 | 第39-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