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 ·引言 | 第12页 |
|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 | 第12-16页 |
|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因素 | 第13-15页 |
|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测定方法 | 第15-16页 |
|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 | 第16-20页 |
| ·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物的转化 | 第16-18页 |
| ·影响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的因素 | 第18-19页 |
|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的测定 | 第19-20页 |
|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可溶性有机碳、氮之间的关系 | 第20-21页 |
| ·小结 | 第21-22页 |
| 第二章 旱地栽培和施肥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及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 第22-35页 |
| ·引言 | 第22-23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3-24页 |
| ·研究地区概况 | 第23页 |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23-24页 |
| ·样品采集 | 第24页 |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4-31页 |
| ·旱地不同栽培模式对土壤微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的影响 | 第24-26页 |
| ·施氮量对土壤微生物量氮和可溶性有机氮的影响 | 第26-27页 |
| ·不同培肥措施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可溶性有机碳、氮的影响 | 第27-31页 |
|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可溶性有机碳、氮之间的关系 | 第31页 |
| ·讨论 | 第31-34页 |
| ·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SMBC、SMBN、SOC 和SON 的影响 | 第31-32页 |
| ·施用化肥对SMBC、SMBN、SOC 和SON 的影响 | 第32-33页 |
|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可溶性有机碳、氮之间的关系 | 第33-34页 |
| ·结论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不同培肥措施下种植制度及撂荒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 | 第35-44页 |
| ·引言 | 第35-3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 ·研究地区概况 | 第36页 |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36页 |
| ·样品采集 | 第36页 |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36-37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7-41页 |
| ·种植制度对土壤有机碳及全氮含量的影响 | 第37页 |
| ·种植制度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氮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 ·种植制度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的影响 | 第38-39页 |
| ·种植制度对土壤微生物量氮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 ·土壤微生物量碳、氮与土壤其他不同有机碳及氮素组分间的关系 | 第40-41页 |
| ·讨论 | 第41-42页 |
| ·结论 | 第42-44页 |
| 第四章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不同施肥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矿质态氮的动态变化 | 第44-51页 |
| ·引言 | 第44-45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5-46页 |
| ·研究地区概况 | 第45页 |
| ·田间试验设计 | 第45页 |
| ·样品采集 | 第45-46页 |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46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6-49页 |
| ·土壤微生物量碳动态变化 | 第46-47页 |
| ·土壤微生物量氮动态变化 | 第47-48页 |
| ·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矿质态氮含量的动态变化 | 第48-49页 |
| ·讨论 | 第49-50页 |
| ·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变化的实质 | 第49-50页 |
| ·土壤微生物量氮与矿质态氮含量间的关系 | 第50页 |
| ·结论 | 第50-51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1-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作者简介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