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 ·植物内生真菌的研究进展 | 第11-20页 |
| ·植物内生真菌的概念 | 第11页 |
| ·内生真菌多样性 | 第11-12页 |
| ·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的关系 | 第12-15页 |
| ·植物内生菌产活性物质 | 第15页 |
| ·内生真菌产活性物质 | 第15-19页 |
| ·内生真菌活性物质的产生机理 | 第19页 |
| ·内生真菌活性物质研究的方法 | 第19-20页 |
| ·大花金挖耳研究概况 | 第20-22页 |
| ·大花金挖耳形态学特征及地理分布 | 第20页 |
| ·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20-22页 |
| ·药用价值的研究 | 第22页 |
| ·农用活性的研究 | 第22页 |
| ·大花金挖耳内生真菌研究概况 | 第22页 |
| ·选题依据及论文研究思路 | 第22-24页 |
| 第二章 内生真菌H-18 菌株的鉴定 | 第24-35页 |
| ·试验材料 | 第24-25页 |
| ·供试菌株 | 第24页 |
| ·培养基 | 第24页 |
| ·PCR 引物 | 第24页 |
| ·主要仪器和试剂 | 第24-25页 |
| ·试验方法 | 第25-29页 |
| ·诱导培养基的筛选 | 第25页 |
| ·H-18 形态学鉴定 | 第25页 |
| ·分子生物学鉴定 | 第25-29页 |
| ·结果分析 | 第29-34页 |
| ·H-18 菌株的诱导产孢 | 第29-30页 |
| ·形态学鉴定 | 第30-32页 |
| ·菌株的分子鉴定 | 第32-34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内生真菌H-18 菌株发酵产物抑菌活性测定 | 第35-43页 |
| ·材料 | 第35-36页 |
| ·供试菌株 | 第35页 |
| ·供试病原菌及盆栽植物 | 第35页 |
| ·培养基 | 第35页 |
| ·药剂 | 第35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35-36页 |
| ·试验方法 | 第36-39页 |
| ·供试样品制备 | 第36页 |
| ·抑菌活性测定 | 第36-39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2页 |
| ·H-18 菌株发酵产物活性测定 | 第39-42页 |
| ·讨论与小结 | 第42-43页 |
| 第四章 内生真菌H-18 菌株发酵产物抑菌活性成分研究 | 第43-49页 |
| ·材料 | 第43-44页 |
| ·供试菌株 | 第43页 |
| ·供试病原菌 | 第43页 |
| ·培养基 | 第43页 |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43-44页 |
| ·试验方法 | 第44页 |
| ·抑菌活性测定方法 | 第44页 |
| ·抑菌活性成分的分离及结构鉴定 | 第4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4-48页 |
| ·抑菌活性成分的初步分离 | 第44-45页 |
| ·化合物R1和R2抑菌活性测试 | 第45-46页 |
| ·活性物质的结构鉴定 | 第46-48页 |
| ·小结与讨论 | 第48-49页 |
| 第五章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60页 |
| 附图 | 第60-66页 |
| 致谢 | 第66-67页 |
| 作者简介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