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0 引言 | 第10-20页 |
·选题依据和背景 | 第10-12页 |
·选题依据 | 第10-11页 |
·背景情况 | 第11-12页 |
·文献综述 | 第12-18页 |
·对海洋科技的研究 | 第12-16页 |
·对科技实力评价的研究 | 第16-18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9-20页 |
1 海洋科技实力的界定 | 第20-30页 |
·国内外海洋科技的发展现状 | 第20-22页 |
·国外海洋科技的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我国海洋科技的发展现状 | 第21-22页 |
·海洋科技实力界定的理论基础 | 第22-26页 |
·综合国力理论 | 第22-23页 |
·国际竞争力理论 | 第23-26页 |
·海洋科技实力界定 | 第26-30页 |
·科技实力的内涵 | 第27页 |
·科技竞争力的内涵 | 第27-28页 |
·科技实力与科技竞争力的异同 | 第28页 |
·海洋科技实力界定 | 第28-30页 |
2 海洋科技实力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6页 |
·科技实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0-32页 |
·科技基础要素 | 第30-31页 |
·科技投入水平要素 | 第31页 |
·科技产出水平要素 | 第31-32页 |
·科技与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程度要素 | 第32页 |
·科技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2-34页 |
·科技基础竞争力 | 第33页 |
·科技潜在竞争力 | 第33页 |
·科技现实竞争力 | 第33-34页 |
·海洋科技实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4-36页 |
·海洋科技发展基础水平要素 | 第34页 |
·海洋科学技术投入水平要素 | 第34-35页 |
·海洋科学技术产出水平要素 | 第35页 |
·海洋科学技术对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影响力 | 第35-36页 |
3 海洋科技实力指标体系构建 | 第36-39页 |
·指标选取的依据 | 第36-37页 |
·海洋科技实力指标体系 | 第37-39页 |
4 海洋科技实力测评模型构建 | 第39-55页 |
·国内外科技实力测评模型概述 | 第39-52页 |
·主成分分析法 | 第39-41页 |
·人工神经网络评价方法 | 第41-43页 |
·基于小波网络的多属性综合评价 | 第43-45页 |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 第45-47页 |
·层次分析法 | 第47-50页 |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灰色综合评价法 | 第50-52页 |
·海洋科技实力测评模型比较分析 | 第52-53页 |
·国力理论和国际竞争力理论借鉴 | 第52页 |
·科技实力评价模型对比分析 | 第52-53页 |
·海洋科技实力测评模型选取和构建 | 第53-55页 |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海洋科技实力评价模型 | 第53页 |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海洋科技实力评价模型 | 第53-55页 |
5 我国沿海11 省市海洋科技实力测算 | 第55-72页 |
·我国沿海11 省市海洋科技实力定性描述 | 第55-61页 |
·我国沿海11 省市的海洋科技发展基础水平 | 第55-56页 |
·我国沿海11 省市的海洋科技投入水平 | 第56-58页 |
·我国沿海11 省市的海洋科技产出水平 | 第58-60页 |
·我国沿海11 省市的海洋科技对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的影响力 | 第60-61页 |
·我国沿海11 省市海洋科技实力的定量测算 | 第61-68页 |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沿海11 省市的海洋科技实力测算 | 第61-66页 |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沿海各省的海洋科技实力测算 | 第66-68页 |
·我国沿海11 省市的海洋科技实力评价 | 第68-72页 |
·山东、天津、广东、上海的海洋科技综合实力评价 | 第68-69页 |
·江苏、浙江、福建海洋科技综合实力评价 | 第69-70页 |
·辽宁、河北、海南、广西的海洋科技实力 | 第70-72页 |
6 结束语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 | 第76-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已发表文章 | 第81-82页 |
个人简历 | 第82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