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目录 | 第5-8页 |
0 引言 | 第8-12页 |
·课题研究的界定 | 第8页 |
·课题研究的现状 | 第8-10页 |
·课题研究的方法和目的 | 第10-12页 |
1 瑞士概况 | 第12-16页 |
·自然地理 | 第12-13页 |
·社会与文化背景 | 第13-16页 |
·瑞士国家的形成 | 第13-14页 |
·瑞士的文化传统 | 第14-16页 |
2 19世纪末到一战瑞士景观设计(19世纪末-1920) | 第16-23页 |
·1920年以前瑞士园林发展的社会历史场景 | 第16页 |
·瑞士制造联盟的成立 | 第16-18页 |
·建筑化园林风格的萌芽 | 第18-21页 |
·小结 | 第21-23页 |
3 一战后到二战期间瑞士景观设计(1920-1945) | 第23-40页 |
·1920-1945年期间的社会动荡和设计界的回应 | 第23页 |
·西方20世纪20-30年代艺术,建筑对瑞士园林的影响 | 第23-25页 |
·西方20世纪20-30年代艺术流派对瑞士园林的影响 | 第23-24页 |
·西方20世纪20-30年代建筑思潮对瑞士园林的影响 | 第24-25页 |
·自然主义的园林设计风格的兴起和发展 | 第25-33页 |
·阿曼(Gustav Ammann)的设计思想及作品 | 第25-29页 |
·Neubuhl Werkbund居住区 | 第26页 |
·色彩花园1 | 第26-28页 |
·瑞士国家展Landi 1939绿地规划与色彩花园2 | 第28-29页 |
·克拉默(Ernst Cramer)的设计思想及作品(1929-1939) | 第29-33页 |
·展览园 | 第30-31页 |
·私家花园 | 第31-33页 |
·对新趋势的预言和自然主义园林风格的兴衰 | 第33-39页 |
·新的园林设计趋势的预言 | 第34-35页 |
·自然主义的园林设计风格的繁盛和僵滞 | 第35-39页 |
·克拉默(Ernst Cramer)的相关作品(1940-1945) | 第35-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4 二战后到20世纪60年代瑞士景观设计(1945-1970) | 第40-62页 |
·战后重建和对于新的园林设计方式的继续思考 | 第40-41页 |
·新的建筑化园林设计风格的崛起和发展演变 | 第41-61页 |
·1947苏黎世州农业和贸易展 | 第41-44页 |
·好的形式的提出和运用 | 第44-46页 |
·50年代早期瑞士建筑和园林界对变革的渴望 | 第46-47页 |
·新的理论对瑞士园林建筑的支持 | 第47-49页 |
·其他国家的建筑和园林设计对瑞士的影响 | 第49-50页 |
·对当代生活中的景观的讨论——第五次IFLA会议 | 第50-51页 |
·瑞士现代园林建筑发展的里程碑——1959年园林展 | 第51-58页 |
·60年代建筑式花园的巅峰——克拉默的剧场花园 | 第58-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5 20世纪70年代以后瑞士景观设计(1970-至今) | 第62-82页 |
·70年代后瑞士景观发展概述 | 第62页 |
·生态园林运动的发展和影响 | 第62-63页 |
·严谨和自然的对话——打破僵局的探索 | 第63-76页 |
·克拉斯特(Dieter Kienast)的探索和贡献 | 第63-64页 |
·克拉斯特(Dieter Kienast)的设计思想和作品 | 第64-72页 |
·韦廷根Bruhl公园 | 第65-67页 |
·2000年汉诺威世博会 | 第67-72页 |
·福格特(Gunther Vogt)的设计思想和作品 | 第72-76页 |
·慕尼黑安联球场 | 第72-73页 |
·慕尼黑Giesing地区车站广场 | 第73-75页 |
·布雷根茨美术馆的展示设计 | 第75-76页 |
·瑞士景观的重新崛起 | 第76-79页 |
·瑞士景观教育概况 | 第79-81页 |
·Rapperswil应用科技学院 | 第79-80页 |
·Lullier工程学院 | 第80页 |
·Oeschberg园艺学院 | 第80页 |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 | 第80-81页 |
·小结 | 第81-82页 |
6 结语 | 第82-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8页 |
插图目录 | 第88-90页 |
人物索引 | 第90-92页 |
个人简介 | 第92-93页 |
导师简介 | 第93-94页 |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 第94-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